招标网服务号 微信公众平台
招标网APP 中招APP下载

微信扫码添加在线客服,描述您的问题。

二维码 关闭
十年后中国风电、光能发电量将超火电 专家解读气候治理新目标

12月12日,在纪念《巴黎协定》达成五周年气候雄心峰会上,中国提出“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等目标。

12月14日,生态环境部组织座谈会,会上专家表示,按照计划,到2030年,我国的风电、光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超过火电。

焦点一:为何坚定低碳转型?

“没有一个国家通过高碳发展就能支撑现代化”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认为,《巴黎协定》是全球气候治理的里程碑,《巴黎协定》确立了2020年后气候变化治理的框架。据此,中国提出了2030年和2060年为节点的新的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和愿景。

为什么中国要坚定不移施行低碳转型?赵英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理解。

“首先,积极推动低碳转型,体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责任担当。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要不断提升影响力,推动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我们既是参与者,也是贡献者和引领者,要向全球治理提供中国的智慧和方案。”赵英民说。

同时,绿色低碳是中国自身发展需要。“我们明确了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放眼世界,目前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国家通过高碳发展就能支撑现代化。”赵英民说,我国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比较大的国家,造成损失特别大,因此,施行低碳转型是我国自身的需要。

此外,他认为中国要保持竞争优势,谋划未来。未来需要在低碳技术、绿色发展方面保持竞争优势,这将是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会带动上百万亿人民币的投资。

焦点二:如何绿色复苏?

改变能源和产业结构

在雄心峰会上,中国提出,坚持绿色复苏的气候治理新思路,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从绿色发展中寻找发展的机遇和动力。

国务院参事、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刘燕华认为,世界从疫情恢复可能要超过3年,但是绿色复苏十分必要。所谓绿色,就是改变能源和产业结构。传统能源结构不能够保护我们的家园,这次经济复苏,要用新的模式,使得经济缓和调整。

基于这种认知,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提出,可以设计绿色刺激指数来对各地的规划和项目进行评估。

“按照中国碳达峰计划,2030年前后是碳排放最后的窗口期。现在各地的‘十四五’规划都在加紧制定。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各地的‘十四五’发展思路。从目前公开的消息看,很多地方上马的一些项目有很强的‘碳锁定’,会给2060年的碳中和带来很大压力,也压缩了清洁技术的发展空间。”

焦点三:降碳进展如何?

新增森林蓄积量提前完成2030年目标

2015年时,我国进一步提出一批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如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等。

在去年,我国新增森林蓄积量提前完成2030年目标。研究表明,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量,平均能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主任徐华清介绍,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碳排放强度由升到降,全年有望下降1%以上,“十三五”期间大概可以下降19%。

王金南认为,现在应该根据各个地方的发展情况和目标任务,尽快制定国家和地区的碳达峰计划。要做一些碳预算,进行增量分配。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方应该做领头羊,尽早实现碳达峰。

北京就将尽早碳达峰作为自己的目标。“今年年底将开展评估,力争率先达到达峰目标。万元GDP碳排放明年再下降22%以上。‘十四五’期间,北京将力争将气象规划变成专项规划。”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晓华说。

焦点四:实现碳中和有多难?

要比国外发达国家少用20年以上

刘燕华认为,实现碳中和,时间很紧迫。

“目前到碳达峰只有10年,10年时间完成这么多的任务,很不容易,需要解决很多问题。需要制定时间表,倒逼各地各部门完成任务,目前排放力度比较大,大范围减排很困难,我们的技术和产业都需要相应调整。”刘燕华认为,要寻求国际合作,在世界范围内推动能源革命。

“与国外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还没有完成。欧洲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大概用了六七十年,美国用了50年左右,我们只提出了30年的目标。”国家发改委环资司二级巡视员文华表示,即使实现2030年碳达峰的目标,也要付出努力,要推动经济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如果2030年风电、光电发电达到12亿千瓦时,将超过火电,也将超过美国全国10亿千万时的发电量。

在一些细分的领域中,比如交通运输领域,也需要继续努力才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任务。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环保处处长郑文英表示,以私人汽车为例,目前全国有新能源汽车340多万辆,需要提高到1.1亿辆,占私家车总量30%,才能完成碳达峰任务。

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国家气候变化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做了一些计算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他认为,GDP二氧化碳强度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的主要抓手。“要坚持‘十三五’的降碳做法,‘十四五’期间年下降不要低于19%-20%。这就需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消费总体不再增加。同时,储能和智能电网技术要跟上,保证大比例新能源上网。‘十五五’期间,石油消费尽量实现消费不增,天然气消费可能会增加,这需要通过降低煤炭消费来抵消。”

投诉侵权

上一页: 转发:关于收取九江耗材项目2020年度延标采购服务费的通知

下一页: 2021年保险业:监管继续补短板 人身险业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