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网服务号 微信公众平台
招标网APP 中招APP下载

微信扫码添加在线客服,描述您的问题。

二维码 关闭
3米内拍照比剪刀手或泄露指纹信息我们要如何保护信息安全?

指纹识别技术正在广泛用于验证身份,例如登录各种智能设备时。拍照比“剪刀手”,是最常见的pose,但你想过这样会泄露自己的指纹信息吗?如今照片多被在线分享和存储,为窃贼创造了巨大的指纹图库,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专家表示:拍照时如果镜头距离够近,“剪刀手”照片通过照片放大和人工智能技术,就能将人物的指纹信息还原出来。


3米内拍照比剪刀手或泄露指纹信息 我们要如何保护信息安全?


3米远就能提取指纹?


在9月15日上午举行的2019 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海地区活动中,上海信息安全行业协会副主任张威表示,“剪刀手”照片通过照片放大技术和人工智能增强技术,能将照片中人物的指纹信息还原出来。


基本上 1.5 米内拍摄的剪刀手照片就能 100% 还原出被摄者的指纹,在 1.5 米 - 3 米的距离内拍摄的照片能还原出 50% 的指纹,只有超过 3 米拍摄的照片才难以提取其中的指纹。指纹信息通过照片被提取后通过专业材料制作成指纹膜,可被不法分子用于各种通过指纹技术来识别身份的渠道,比如指纹门锁、指纹支付等。


3米内拍照比剪刀手或泄露指纹信息 我们要如何保护信息安全?

制作指纹膜的工具

实际上,在前两年就已经有类似的说法在网上流传。


2018年,日本国立情报研究所就曾做过类似实验。他们首先用一台2040万像素的单反相机在不同的距离下,对实验对象的手指进行拍摄。放大一看,指纹清晰可见。照片通过图像处理后,的确得到了指纹数据。1.5米内识别率甚至可达100%。3米左右的识别率也达到了50%。


3米内拍照比剪刀手或泄露指纹信息 我们要如何保护信息安全?


不少网友跟小编一样,听到这个消息就慌了


余语鱼与你:这个这个……剪刀手永别了吧


濯兮濯兮:我太难了


五月呦呦:难怪有人的剪刀手反着的手背向外


家有魔女妖零后:以后拍照要握拳,戴墨镜口罩了


也有网友觉得根本不用慌


因为……


平平无奇的男孩:没关系,现在用美颜拍的都磨皮


许的愿望是快乐:哈哈哈哈 磨的五官都没了,哪还有指纹啊


love_soy:所以哇 你以为美颜磨皮是白磨的


茉莉的生活:有美颜在,能找到磨皮后的完好指纹,算你狠[二哈]


还有网友延伸了一下


有风险的可能不止剪刀手


情疏忘川:拍照会泄露脸部特征。[偷笑]


正义的呼声A:看镜头会不会泄露视网膜信息?[允悲]


冷漠市民YG:那…以后是不是还要闭着眼睛


3米内拍照比剪刀手或泄露指纹信息 我们要如何保护信息安全?


生物特征识别不安全?


这并不是生物特征识别的安全性首次受到质疑。早在2015年,网名为“Starbug”的黑客简恩·克里斯勒(Jan Krissler)就曾利用一张照片,复制了德国总理安吉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的虹膜,并设法解锁了手机设备。


与密码不同,生物特征识别不容易更改,这引发了人们对个人数据安全性的担忧。


生物识别公司NuData Security的罗伯特·卡普斯(Robert Capps)表示:“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都会丢失生物特征数据,在我们接触到的任何东西上都会留下指纹,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自拍照,以及与朋友和家人的视频交流。然后,这些信息中的大部分都会被骗子捕获。一旦生物识别数据被盗并在Dark Web上转售,对用户帐户和身份的不适当访问风险可能会终生困扰这些人。”


凭照片就能得到指纹信息?专家回应:难


“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操作起来可能就很复杂。”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证件技术事业部博士尹德森表示,通过单独一张照片获取指纹可能难度较大,而通过视频则可以更完整地记录相关信息。


360首席反诈骗专家裴智勇博士则认为,提供生物识别技术认证的企业,为了防范指纹泄露风险,也增加了多种验证。比如,不但需要指纹的数据信息,还需要加入场景化的其他信息加以配合,如需要加入温度、导电性等来查看是否是真实的手指,这就是很多网友所说的“活体指纹识别”。


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指纹信息?


除了不向陌生人提供自己的指纹、不在不可信的设备上录入自己的指纹外,张威提醒,不要在3米内拍摄“剪刀手”照片,带有自己指纹信息的照片不要在网上乱发。另外,家里若是有指纹门锁,尽量设置指纹+口令的双因子方式打开,才能保证安全。


此外,已经有研究团队开发出可以应用于指尖的透明薄膜,以保护指纹免受窥探。这个薄膜由氧化钛制成,可在不妨碍解锁的情况下防止指纹被复制。但这种保护技术很难在短期内上市,也不太可能成为一种广泛采用的保护措施。


另一个解决方案是公司让他们的生物识别测试变得更安全。总部位于中国的Goodex正在开发“实时”指纹扫描仪,用户可以打印和红外分析底层组织和脉搏,深入皮下的生物识别技术或许是防止欺骗的一种好方法。


你怎么看?拍照你还敢比“剪刀手”吗?

投诉侵权

上一页: 辽宁省2009年度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下一页: 5家上市险企上半年保单贷款超3700亿 规模较年初增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