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网服务号 微信公众平台
招标网APP 中招APP下载

微信扫码添加在线客服,描述您的问题。

二维码 关闭
2024年第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2024年第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农业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1]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20241-2月第一产业固定投资(不含农户)858亿元,同比下降5.7%,增速低于二、三产业。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70亿元,同比增长5.8%,高于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食品烟酒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9%。要警惕农产品价格下降对农民收入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有效需求不足导致涉农工业企业将市场价格风险向上游农户转移。

1)春耕春播进展顺利,生猪供应充足。冬小麦长势总体较好,基本奠定2024年夏粮丰收基础;种子和化肥供给总量充足、价格低位运行,春耕春播进展顺利;生猪出栏水平处于高位,市场供应充足,产能调控稳步推进,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降。

21-2月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下降,玉米进口大增。其中,在国际粮价低迷下粮食进出口额全面下跌。小麦、稻米和大豆进口量下降,玉米、大麦和高粱进口量大幅增加。猪肉带动肉类产品进口量大幅下降,蔬菜出口量增长,水果和水产品进出口量双向增长,食用植物油进口量下降。

31-2月重要农产品市场价格整体继续下跌。除稻米外,玉米、小麦、大豆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猪肉市场价格波动,整体仍处在低位运行。蔬菜价格季节性上涨。预计二季度农产品价格仍然偏弱,玉米、小麦、大豆、猪肉价格止跌回稳迹象仍不明显。

41-2月涉农产业全面恢复增长。涉农工业复苏态势显现,但市场有效需求仍然不足;涉农服务业保持高速增长,特别是县域涉农服务业有效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本地循环。需要警惕涉农工业主体可能向农业生产经营者转移市场价格风险,食品安全事件将对食品工业发展和农业经营主体收入产生冲击。

5)农村劳动力就业区域发生结构性变化。本地和省外农民工就业规模双降,新增就业集中在乡镇外本省内。县域和中西部地区成为稳定农民工就业的重要区域,但县域和中西部就业增长点质量不高。另需重视技术进步导致农民工就业市场的结构性不匹配问题加剧。

一、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状况

(一)粮食生产

冬小麦长势总体好于上年和常年。截止3月中旬,全国冬小麦面积保持稳定,北方冬小麦大部分已经返青,长江中下游正拔节起身,西南地区进入抽穗期。冬小麦主产区土壤墒情较好,北方冬小麦安全越冬,南方小麦受低温雨雪冰冻影响较轻,气象条件总体良好。根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数据和中央气象台农业气象数据,3月上旬返青小麦一二类苗达88.2%,比近五年平均高1.8个百分点,冬麦区主产省冬小麦的偏好比例较上年同期偏多2%36%。夏粮主要品种冬小麦的面积稳、长势好,奠定了2024年夏粮丰收的基础。

春耕春播进展顺利。南方地区早稻育秧过三成,北方地区春小麦开始播种,东北地区水稻预计4月上旬开始育秧。截至313日,全国春播粮食完成意向面积的2.4%。早稻已育秧32.6%、已栽插3.2%,玉米已播1.8%,春小麦已播3.8%,薯类已播15.2%,春大豆已播0.6%。春耕春播顺利开展得益于政策、资金、种子和农资的全方位保障和支持。

第一,粮食政策和资金支持稳住了农民种粮预期。一方面,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2024年将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继续实施水稻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实现三大主粮全国覆盖、大豆有序扩面。另一方面,资金信贷支持及时到位。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下达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8.3亿元支持各地积极助力春耕备耕。各家金融机构加快春耕备耕信贷投放,截至今年2月末,中国农业银行春耕备耕贷款新增1902亿元,同比多增702亿元,增量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第二,粮食种子总量足、质量高,价格稳中有降,可满足春夏播用种需求。首先,由于2023年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制种面积普遍增加,2024年春夏播作物种子供应数量充足。其中,玉米制种面积同比增26.7%,创近十年新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同比增21.4%;大豆繁种面积同比增35.7%。其次,种子质量水平好于上年。据部省两级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结果,种子发芽率抽检合格率为99.73%,发芽率平均值为92%,分别高于上年0.51个百分点。最后,种子价格水平稳中有降,入户进展顺利。玉米和常规稻种子价格同比持平,杂交稻和大豆种子价格分别同比下降9.7%7.3%。春玉米、水稻、大豆种子入户率约在三成以上,较常年进度持平。

第三,化肥供应充足且价格处于低位,春耕用肥需求有所保障。首先,化肥国内产量和进口量双增。2024年前两个月,中国尿素和磷酸二铵的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85%20.55%,尿素和磷酸二铵的生产企业开工率分别达7七成和六成以上,化肥进口量286.2万吨,同比增长62.0%,出口下降16.1%。其次,在流通后端,截至313日,全国省、县两级化肥下摆到位率分别为82.3%70.2%。最后,化肥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11日、25日和311日的中国化肥批发价格综合指数(CFCI)分别同比下跌9.20%14.45%12.79%,拉动用肥成本下滑。此外,2024年党和国家对农资稳产保供问题尤其重视,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鼓励地方探索建立与农资价格上涨幅度挂钩的动态补贴办法。3月份,全国供销总社从产销对接等多方面出台保障农资供应的措施,在保障政策加持下,春耕用肥需求可得到保障。

综合冬小麦长势和气象条件、政策和资金支持情况、种子和化肥供应情况,同时考虑到上一年度夏粮减产的事实,2024年夏粮丰收基础已基本奠定,预计夏粮增产可能性较大。

(二)生猪生产

生猪市场供应充足,能繁母猪存栏下降。2023年中上旬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超过了4200头,按照10个月的产能滞后期推算,2024年第一季度正处于生猪理论出栏水平较高的阶段。2023年生猪出栏量最高的牧原股份在2024年前两个月继续释放生猪产能,20241-2月共销售生猪1054万头(其中商品猪1037.1万头,仔猪12.2万头,种猪4.8万头),较去年同期的884万头增长了19.2%。虽然2月份新希望和温氏股份等其他大型猪企的生猪销售量同比有所下降,但是对总体高位供给的向下拉动影响有限,生猪市场供应稳定充足。同时,随着生猪产能调控稳步推进,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降。根据卓创资讯养殖企业监测样本数据,20242月样本企业的能繁母猪存栏量为573.75万头,相比于20233月份的608.49万头累计降幅达5.7%。同时,根据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的生猪信息,20241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067万头,同比下降6.9%

预计第二季度生猪产能环比有所降低,但市场供应整体充足。2023年中旬以来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呈现连续下滑趋势,生产者存在对下半年价格回暖和盈利上行的预期,二季度二次育肥增重可能性大。综合产能周期动态推算和生产者预期,预计第二季度生猪实际出栏量环比可能会下降。参照最新修订发布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20241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水平(4067万头)处于产能正常波动的绿色区域35884095万头(即正常保有量3900万头的95%—105%闭区间),同时,往前追溯两个季度的能繁母猪存栏水平均高于正常保有量,总体判断2024年二、三、四季度生猪市场供应充足。

第一季度生猪需求呈现先增后减,预计第二季度需求疲软。1月份为春节前的备货高峰期,企业屠宰需求达到第一季度的最高水平,根据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的生猪信息,2024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为3725万头,同比增长28.6%2月份受春节假期影响,生猪屠宰量显著缩减,2月下旬和3月份进入节后生猪产品需求淡季,屠宰量缓慢增加,但整体仍低于2月份。根据卓创资讯屠宰企业监测样本数据,截至314日,代表企业3月份日度生猪屠宰量为14.48万头,环比下降11.38%,同比下降21.9%。虽然饲料原料成本持续下行,盈利空间有所改善,但是受2023年冻品盈利欠佳和目前猪肉冻品库存仍偏高的影响,2024年第二季度屠宰企业的冻品入库需求或显著下降,而终端消费者需求可能逐步恢复。总体判断,预计第二季度生猪需求恢复缓慢,增速不及2023年同期。

二、农产品国际贸易状况

(一)农产品进出口情况

农产品贸易总额下降且贸易逆差收窄。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1-2月,农产品进出口总额507.9亿美元,同比下降4.0%。其中,出口148.3亿美元,同比上涨2.7%;进口359.6亿美元,同比下降6.5%;贸易逆差211.3亿美元,同比下降12.0%

粮食进出口量均有所增长。20241-2月,粮食进口量为2678万吨,同比增长7.7%,出口量为31万吨,增长10.9%;进口额为116.5亿美元,同比下降14.9%,占农产品进口总额的32.4%;出口额为2.2亿美元,下降3.0%,贸易逆差下降15.1%。粮食进出口额呈现全面下降态势主要是由于国际粮价处于近年低位,20242月份的联合国粮农组织谷物价格指数同比下跌10.5%。(1)小麦进口量同比下降17.1%。虽然小麦国际价格持续下行,但受未来价格下行预期影响,部分企业或将持观望态度,谨慎组织进口采购,再加上20231-2月小麦进口量远超历史同期,因此,2024年小麦进口变化率表现出下降走势。(2)稻谷及大米进口量同比下降63.8%。这与国际米价大幅上涨有关,一方面来源于亚非洲部分国家进口需求旺盛和厄尔尼诺气候导致印尼等国供给减少,另一方面叠加了印度无限期延长对蒸谷米征收20%的出口关税期限的影响。(3)玉米、大麦和高粱进口量大幅增加,分别同比增长16.2%1.8倍和3.9倍。20241-2月,国际玉米价格下行,而国内玉米价格有所提高,价差形成的利润空间驱动玉米进口增长,而大麦和高粱作为玉米的饲用替代品,进口动力也增强。(4)大豆进口量下降8.8%。主要因为国内生猪产能正处于调减阶段,能繁母猪存栏下降,豆粕饲料需求也处于下行期,进口需求低迷。

在其他重要农产品中,猪肉带动肉类产品进口大幅下降,蔬菜出口增长,水果和水产品进出口双向增长,食用植物油进口下降。20241-2月,肉类(包括杂碎)进口量为110万吨,同比下降15.2%,进口额为39.9亿美元,同比下降19.1%。其中,猪肉及猪杂碎进口34万吨,同比下降39%。肉类进口低迷主要源自国内生猪产能过剩和猪价低迷对进口市场造成的挤出效应。水产品进口70万吨,增长14.8%,出口59万吨,增长11.2%。蔬菜及食用菌出口159万吨,增长17.9%。干鲜瓜果及坚果进口145.6万吨,增长18.9%,出口76万吨,增长45.9%。食用植物油进口120.9万吨,同比下降12.4%,在植物油国际价格疲软态势下,进口额下降幅度达到28.7%

预计第二季度谷物贸易保持当前趋势,大豆和猪肉进口疲软。全球粮食供应整体宽松,而全球经济通胀和低迷依然存在并将持续一定时间,消费需求提振相对有限。在此背景下,国际粮价走势在短期内还将延续当前变动趋势,小麦、玉米和大豆的国际价格继续下行,稻谷及大米国际价格高位运行,但也有下行预期。预计2024年第二季度,小麦和玉米进口有扩大趋势,稻谷及大米进口环比可能增加,但同比或依然呈现下降局面。虽然大豆价格处于低位运行,但是国内生猪产能去化趋势仍将继续延续到二季度,在国内猪肉供给充足和豆粕饲用需求下降的市场环境下,预计大豆和猪肉进口动力有限,仍将保持低迷疲软。

三、农产品市场运行状况

(一)粮食流通市场价格运行分析

一季度国内粮食价格指数整体呈现下跌趋势,玉米、小麦、大豆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下跌。2月粮食价格指数117.05点,较上年12月下跌1.1%。粮食价格下跌主要是因为一季度前期玉米市场供应量超过下游需求增量,价格有较大程度下跌。玉米市场价格呈现先跌后稳趋势。春节前农户售粮积极性不断增加,下游备货企业需求减弱,玉米价格下跌。节后气温回升农户售粮进度加快,需求端维持按需采购,但中间贸易环节建库积极性提升,支撑玉米价格趋稳。2月全国玉米均价2.64/公斤,较上年12月下跌4.3%小麦市场价格震荡下跌。1月制粉需求低迷,库存高的企业压价收购,小麦价格下行。春节前粉企放假停机,粮商市场活跃度下降,市场价格维稳,节后粉企收购积极性提升,强雨雪天气影响市场流通,阶段性支撑价格反弹。元宵后市场粮源流通充裕,小麦价格再次下跌。2月全国小麦均价3.09/公斤,较上年12月下跌1.9%稻米市场价格呈现先稳后涨趋势。下游批发市场贸易商节前备货以适量采买为主,需求增量不及预期,节日期间米企停机,市场购销进一步降低,稻米价格维持稳定。节后米企复工,食堂等团体性需求增加,推动稻米价格小幅上涨。2月全国稻米均价3.36/公斤,较上年12月下跌0.6%大豆市场价格呈下滑趋势。春节前大豆购销不活跃,价格维稳。节后九三大豆收购价格不及市场预期,东北产区大豆价格走低,南方产区大豆购销受大范围雨雪天气影响,价格略偏弱。2月全国大豆均价7.61/公斤,较上年12月下跌1%

(二)畜牧业市场价格运行分析

一季度国内畜牧业价格指数呈斜“N”型走势,3月开始触底反弹。2月畜牧业价格指数117.82点,较上年12月上涨0.5%,同比下跌3.7%。主要原因是春节需求旺季的消费量增幅不及供应量增幅,市场供大于求。猪肉价格呈先涨后跌再涨走势。2月全国猪肉均价24.61/公斤,较上年12月上涨0.7%,同比下跌6.4%。一季度前期部分市场受猪病和雨雪天气影响,供应减少,同时春节临近,屠企备货支撑消费需求,猪价迅速上涨。节后季节性消费下滑,养殖端供给增加,生猪价格快速回落。2月底肥标价差扩大推动南方产区二次育肥,北方产区压栏增重,供应端缩量带动猪价再次上涨。猪肉价格主要受生猪价格影响,呈现相同走势。活鸡价格先涨后跌。2月全国活鸡均价22.13/公斤,较上年12月上涨0.5%。春节前部分地区鸡源偏紧,春节备货使市场需求增加,毛鸡价格上行。节后市场需求惯性回落,冻厂走货不快,价格转向下行通道。

(三)蔬菜市场价格运行分析

一季度蔬菜价格普遍上涨。2月蔬菜价格指数159.51点,较上年12月上涨22.7%,同比上涨5.1%。供应收紧、种植成本提高、节日需求带动是蔬菜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首先,一季度蔬菜整体供应较上年四季度有所收紧;其次,种植和采摘成本提高,同时受到大范围雨雪天气影响,蔬菜结构性供应失衡;最后,春节期间蔬菜需求阶段性增加。供给减少需求增加,推动一季度蔬菜价格上涨。

(四)农产品市场运行季度展望

玉米。2024年二季度预计玉米价格小幅上涨,贸易成本的提升是价格的主要支撑力。二季度基层惜售情绪随售粮进度推进不断增强,市场供应减少,在下游刚需支撑下价格或小幅走高。5月新季小麦上市替代玉米下游消费,抑制玉米价格上涨。6月大批量新季小麦上市,玉米贸易活动减少,销售量下降,价格或小幅提升。需重点关注下游需求在二季度的动向以及额外供应量的变化。

小麦。2024年二季度预计主产区小麦价格延续跌--跌走势。二季度前期制粉需求偏弱,小麦价格延续上季度末下跌趋势。4月末5月初面粉经销商可能补充面粉库存,面粉企业可能补充陈麦库存,需求量增加叠加市场供应量减少,小麦价格或阶段性反弹。随后新季小麦陆续上市使供应增加,价格或再次季节性下跌。

稻米。2024年二季度预计稻米价格先跌后涨。4月气温升高,部分农户或因高水分粮源储存难度增加陆续卖粮,若需求平淡价格或小幅回落。5月稻米基层供应量下降,端午节前下游按需备货,需求增加或推动价格反弹。6月国内批发市场大米刚需走货,米企按需采购,价格或维持稳定。

大豆。2024年二季度预计大豆价格延续下滑趋势。二季度天气转暖基层存储条件变差,且基层面临新一季作物种植,出货压力或逐步显现。同时二季度是下游豆制品消费淡季,终端需求或保持平淡。另外二季度南美大豆集中收割,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或承压走低,国内进口到港预期降低,现货市场心态承压,大豆价格预计仍有下跌空间。

生猪。2024年二季度预计生猪价格小幅震荡,涨跌空间不大。从供应来看,2023年二、三季度母猪产能去化逐步加速,对应2024年二季度理论生猪出栏量或持续下滑。同时2023年四季度末到2024年一季度多地出现常规猪病导致中猪提前出栏,二季度生猪实际出栏量或回落。但一季度后半期压栏大猪或在二季度整体释放,生猪供应缺口或低于市场预期。从需求来看,鲜肉需求平淡,市场缺少足够利多支撑。综合供需情况预计二季度猪肉市场价格震荡运行,幅度不大。

四、涉农产业发展状况

(一)涉农产业运行态势

涉农工业呈现温和复苏态势,市场有效需求仍然偏弱。20241-2月,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茶制造业的增加值同比增长2.3%7.3%8.1%,后两者均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食品工业发展暂时打破低速增长态势;规模以上纺织业、医药制造业的增加值同比变动6.6%-3.5%,与棉花、木材、中药、畜牧相关的非食品工业逐步恢复增长或下降幅度收窄。涉农工业产品供给充足,2023年,精制食用油、鲜冷藏肉、乳制品、啤酒、饮料产量增长5.9%15.3%3.1%0.3%4.1%,饲料、中成药产量增长1.4%18.5%。不过,20234月以来,制造业PMI始终低于50%,涉农工业产品需求的有效需求仍然不足,相关企业盈利能力不高,涉农工业增速长期回升的基础不牢固。

涉农服务业保持高速增长,特别是县域涉农服务业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本地循环。在涉农流通业方面,2023年农产品物流总额5.3万亿元,同比增长4.1%,果蔬、肉类、水产品等农产品产地低温处理率分别为23%78%80%,均高于2022年水平;20241-2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为329.6,同比提升26.7%,延续高速增长趋势。在涉农零售业方面,2023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2.49万亿元,占网络销售总额为16.1% ,比2022年高出0.4个百分点20241-2月,吃类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26.1%,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饮料类零售额同比增长9.0%6.9%,食品零售额增速快于2023年同期水平,服装类、家具类、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9%4.6%2.0%,非食品零售额增速低于2023年同期水平。在餐饮业方面,20241-2月,餐饮收入9481亿元,增长12.5%,高于2023年同期水平3.3个百分点此外,在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组合拳”下,2023年县域冷链基础设施、生鲜农产品和休闲食物的即时零售、餐饮需求都大幅提升,使得农业农村经济本地循环加快,提供了本地就业岗位的同时避免了大范围农产品过剩。

(二)涉农产业发展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影响

警惕涉农工业主体向农业生产经营者转移市场价格风险。涉农工业产品整体出厂价格均为下跌态势,20241-2月,食品、衣着工业者出厂价格同比涨跌幅为-0.9%0.2%,以木材为原料的造纸业、以大宗农产品为原料的农副食品加工业的工业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8%5.7%。然而,农副产品、纺织原料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涨跌幅为-5.6%0.0%,说明涉农工业主体出于利润最大化压低了农产品价格。为缓解农产品压价的风险,应提高提高地区涉农工业竞争强度,扩大农产品价格保险的覆盖范围,提高作为工业原料的农产品标准化程度和等级水平。

将预制菜“质量安全危机”转变为“发展契机”。2023年,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7.8%,比去年提高0.2个百分点;食品类消费者投诉量占投诉量的8.01%,比去年降低0.11个百分点。尽管食品安全水平逐年提升,但食品领域的质量安全仍然是居民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对此,应加快完善预制菜产业质量标准和监管体系,强制要求标注农产品原料质量和来源信息,推动预制菜龙头企业制定“品牌提升计划”,结合数字技术制定食品安全领域治理效能提升长期计划。

五、农村劳动力就业与收入状况

一季度农村居民收入保持增长态势。受农产品价格下行影响,农村居民家庭经营净收入保持增长存在一定压力。由于春节期间工资较高,且农民工返乡带回收入,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提升幅度较大。作为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支撑,工资性收入提升有望使农村居民收入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一季度农民工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经济运行逐步恢复,系列稳岗扩就业措施落地,为农民工就业状况不断改善创造了有利条件。吸纳农民工的主要行业增势较好。1-2月份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 7.0%7.1% 12.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上年同月降低0.3个百分点,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失业率为4.8%,比上年同月降低1.2个百分点。3月份,随着春节后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农民工陆续返岗务工,失业率有望回落。

预计农民工就业形势不断改善,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国家一直将农民增收摆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强调强化农民增收工作,预计各项政策举措的叠加落实将有效发挥协同作用推动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第一,随着农民工就业市场回暖,农民工春节后陆续返岗务工,第二季度失业率将有所回落并进入稳定区间,农村居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工资收入将得到保障。虽然经济复苏过程中市场就业扩张能力有限,但国家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以及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将为农村居民创造就近就业的增长点。国家拟开展农民工服务保障专项行动、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扶持、扩大劳务报酬规模,也将为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提升提供有利条件。第二,经营收入的增值空间将继续拓展。虽然从环比来看,按照农村居民收入的季度周期特征,与一季度相比,第二季度农村居民的各项收入均有所降低,尤其经营净收入降低幅度较大。但是,农村居民收入将继续保持同比增长态势。主要原因在于: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装备、科技和社会服务等现代农业基础支撑不断夯实将继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电商平台和现代物流体系在农村市场不断深耕将持续丰富农产品销售渠道;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业态融合发展将促进农村居民拓展经营范围、提升经营质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量质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的联农带农机制不断完善,利于小农户节本增效和特色优质农业发展;第三,国家对重点人群、重点地区的帮扶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对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调节力度和准确度不断提高,将对稳住农村居民的增收形势形成有力的托底作用。

 

课题负责人:张海鹏、全世文;执笔人:全世文,杨鑫,朱文博,乔慧。感谢卓创资讯为本报告提供分析支持。

投诉侵权

上一页: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务院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

下一页: 民生为大——大食物观实践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