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回放: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凤凰县菖蒲塘村考察,察看成片的柚子林和橘子林,了解村里围绕扶贫开发发展特色产业的情况,同村干部、农技人员和村民亲切交谈。总书记祝村民们水果产业发展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好,叮嘱乡亲们要“依靠科技,开拓市场,做大做优水果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多年前,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湖南省凤凰县菖蒲塘村,山塘溪岸到处是菖蒲,由此得名菖蒲塘村。如今,村里已经见不到大面积的菖蒲,取而代之的是漫山遍野的猕猴桃、蜜柚和蜜橘等特色果树。菖蒲塘村用一颗颗果子,把小山村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将水果产业发展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甜蜜”事业。
菖蒲塘村的巨大变化,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2013年11月3日,总书记来到菖蒲塘村考察,察看成片的柚子林和橘子林,了解村里围绕扶贫开发发展特色产业的情况,同村干部、农技人员和村民亲切交谈。村里的干部群众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大力发展水果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特色之路。
小水果撬动大产业
以前的菖蒲塘村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山多、地少、水缺、路烂,村民的温饱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这里是附近有名的穷沟沟,家家户户都过得很拮据。”回忆起以前的生活,菖蒲塘村原党支部书记王安全心里很不是滋味。
为了闯出一条发展路子,主动求变的王安全带领着村干部党员、能人大户走出村庄,考察各地市场,学习种植技术,通过改种柑橘、椪柑、猕猴桃等水果,让村民赚到了“第一桶金”。
然而,随着国内水果生产规模逐渐扩大,产销对接难度也随之增加,竞争愈发激烈,菖蒲塘村的水果产业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一些村民逐渐失去信心,选择外出务工。
就在村民发愁出路之际,总书记来到了菖蒲塘村。“现在水果越来越难卖,担心村庄以后的路不好走。”王安全向总书记说出了自己的担忧。总书记叮嘱乡亲们,要依靠科技,开拓市场,做大做优水果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村里的干部群众把总书记的嘱托牢牢记在心里。
总书记为菖蒲塘村指明了一条精准、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乡亲们更加坚定了靠科技和市场做大做优水果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决心。“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发展思路不断推动着品种改良,“学技术、拓产业、增收入”也逐步成为村民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
如今全村产业发展面积从2013年的1750亩扩至2023年8000多亩,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6121元增至2023年的32826元,小小水果成了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谁说农民不能搞技术?
菖蒲塘村因水果而兴,果子好的秘密都在枝子上。据了解,菖蒲塘村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发展水果产业,村民在实践中总结掌握了一套实用的水果种植、管护技术。
丁青青是村里“技术派”的典型代表。“他爱钻研,种植的水果总是与众不同,很多村民来跟他学技术。”王安全告诉记者。爱研究的丁青青在“米良一号”猕猴桃基础上成功培育出无籽猕猴桃,帮助村子实现了从引种到自主选育的转变。
菖蒲塘村的“土专家”还有很多。近年来,菖蒲塘村在原有种植技术优势的加持下,依托各级农业农村科技部门和高校专家,大力培育本地科技带头人,通过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等方式,让村民熟练掌握了现代水果种植技术。目前,全村共有省、州、县级科技示范户270户,中初级农技师69人。
水果产业发展壮大,也带动了苗木产业。就在王安全思考如何做到“依靠科技,开拓市场”的时候,他敏锐地抓住了变化的市场行情:越来越多周边地区和外省的种植户来村里买苗木。
2013年,王安全提议把村里掌握嫁接技术的妇女聚拢起来,组建一只“女子嫁接队”。
“嫁接队的队员们忙得很,基本都在外地做嫁接呢。”当记者提出采访嫁接队队员时,王安全告诉记者。
随着菖蒲塘村苗木产业的壮大,嫁接队越来越受欢迎,业务范围也从邻村拓展到周边县市,走向外省,“金剪刀女子嫁接队”成了菖蒲塘村响亮的名片。
技术硬、口碑好,嫁接队的订单年年增加,短短几年的时间,队伍也从最初的16人壮大到如今的247人,年创收入1000多万元。
嫁接还附带免费传授技术。“‘传帮带’是村里传统,大家既是邻里,也是师徒,互相之间毫无保留。”王安全向记者透露,现在的嫁接队队长田香群,就是“土专家”丁青青的“徒弟”。
嫁接队还帮助周边村子发展果树种植产业,作为湖南省2020年度“最佳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已帮助323户嫁接果园1000亩,带动132户发展猕猴桃种植600亩,足迹遍布湖南、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等地,为全省树立了榜样。
在菖蒲塘村,人人会种植,个个懂技术,学科技、用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风尚。熟练掌握嫁接技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越来越多,真正依靠科技实现脱贫致富之梦。
三产加速融合发展
在距离菖蒲塘村几公里外的周生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工厂里,一颗颗猕猴桃,经过去皮、压榨、灌装、抽检,摇身变成了鲜榨猕猴桃汁,经过扫码贴签,整装打包准备发往全国各地,而从事这些加工作业的工人,正是菖蒲塘村本地的村民。
一头是果园、一头是车间,一边是农户、一边是企业,从田间地头到全自动化生产线,这是菖蒲塘村将农业与工业连接,实现土特产融入大市场、小农户融入现代化产业链的生动缩影。
“做大做优水果产业,必须拓展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是关键。”菖蒲塘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周祖辉道出了村里产业融合发展的“秘密”。
原来在2016年,菖蒲塘村与周边3个村合并为新的菖蒲塘村。这时候,村里的果农多是一家一户的单干,产业链短,收益不高。
当年在外打工的周祖辉看到总书记来村里考察调研时的讲话,深受鼓舞,决定返乡创业,解决村里面临的困难。
产业链延伸了,市场也要跟上。“我本身就经常直播带货,也带动起了村里的年轻人。”在周祖辉的带动下,村里有几十名年轻人组成“电商青年军”,通过微信朋友圈、网络店铺、直播带货,在网上销售苗木和水果,带动农产品销售。
近年来,省级龙头企业周生堂公司在村里建立了猕猴桃、蜜柚等生产基地,通过订单合同、保底收购、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村民走上深加工致富的道路,安置就业200多人,水果加工销售产值达8000万元。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听取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周祖辉作为基层代表参加了座谈。
座谈会上,总书记同周祖辉进行了亲切交谈,并请周祖辉转达对乡亲们的问候。“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我们一定要努力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到时候把好消息讲给总书记听。”当被问到参加座谈会的感想时,周祖辉激动地说。
在村部停车场,整齐地停靠着一辆辆大巴车,络绎不绝的团队来到村里旅游、研学。大家沿着总书记考察的足迹参观学习,当年总书记摘柚子的地方,现在已经是游客必去的拍照打卡点。
菖蒲塘村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是必然出路。菖蒲塘村与时俱进,通过“农旅+文旅”将红色资源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开发多个网红旅游景点,吸引各地游客打卡消费,聘请本地村民作为服务人员,带动村民就业增收的同时,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村集体收入从2013年的不足3万元增至2023年的305万元,增长了100倍。
蓝天白云下,四面群山苍翠,以菖蒲命名的村庄,也具备了菖蒲般气韵生动的精气神。如今的菖蒲塘村真正实现了果园变游园、苗寨变景区的华丽蝶变。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