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网服务号 微信公众平台
招标网APP 中招APP下载

微信扫码添加在线客服,描述您的问题。

二维码 关闭
一只羽毛球如何影响一座城?

价格一涨再涨、网店脱销断货、预约球场拼手速……今年以来,一系列羽毛球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热搜。价格波动之下,贵州黔东南州锦屏县悄然跃入了公众视野。全球每十只羽毛球,就有一只产自锦屏。这座曾是国家级贫困县的小城如何与羽毛球结缘?羽毛球热、羽毛球涨价在这里发生了怎样的连锁反应?

“羽毛球价格不可能无节制地单边上涨。”9月初,一张“横空出世”的通告激起新一轮对羽毛球价格的讨论热浪,并在互联网平台上迅速流传开来。

这份通告源自享誉全球的羽毛球制造巨头——亚狮龙。如通告中所表示的,2024年对于羽毛球行业而言,无疑是一个极不寻常的年份。这一年里,羽毛球的核心原材料原毛与毛片,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价格飙升狂潮,羽毛球“本球”的价格也随之持续攀升,屡破历史纪录。

价格一涨再涨、网店脱销断货、预约球场拼手速……今年以来,一系列羽毛球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热搜,甚至有网友感叹“月薪2万元打不起羽毛球了”。据了解,与2023年相比,羽毛球头部厂商涨价幅度平均超过20%,部分型号的羽毛球涨价幅度甚至超过了60%。

10月以来,尽管在各方努力下,原毛价格有所回落,羽毛球价格疯狂上涨的趋势也得到了抑制,但羽毛球价格仍居高位,市场供不应求。

价格波动之下,贵州省黔东南州锦屏县悄然跃入了公众的视野。作为亚狮龙目前规模最大的羽毛球生产基地,全球每生产出十只羽毛球,就有一只产自锦屏。

贵州锦屏县铜鼓镇马台生态种鹅养殖基地里养殖人员正在给种鹅喂食。

锦屏县,这座位于贵州东南隅的小城,曾经背负着国家级贫困县标签,而今却蜕变成为全球羽毛球产业版图上的一颗璀璨新星。那么,是怎样的契机,让这片土地与羽毛球结缘?眼下的羽毛球热、羽毛球价格上涨在这里发生了怎样的连锁反应?记者来到了山水环绕的锦屏县一探究竟。

“无中生有”的羽毛球产业

层峦叠翠,绿水萦绕。深秋时节,天气逐步转凉,贵州省黔东南地区沐浴在秋日的阳光下。

在位于锦屏经济开发区的亚狮龙生产基地内,工人们正开足马力、热火朝天地赶制羽毛球订单,每天有上万打、超过10万只羽毛球从这里“飞”向全球。除了供应周边的广东省等市场外,这里的羽毛球还远销至马来西亚、日本、丹麦等国,畅销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的出口总额近900万美元。

“我们这一个生产基地的月产能已经达到30万打了。将这个数字推算到一年间,意味着足达360余万打的年生产总量。”贵州亚狮龙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亚狮龙”)生产经理胡兵充满自豪地介绍道,锦屏生产基地如今已占据亚狮龙全球产能的40%以上,成为了亚狮龙在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羽毛球生产基地。

在贵州亚狮龙羽毛球生产基地,工人在搬运刚制作好的羽毛球。

追溯锦屏县羽毛球产业的崛起之路,“无中生有”是在采访中最常被提及的词语,这也是对锦屏羽毛球产业从零开始、白手起家艰辛历程的生动概括。

2017年,为寻找脱贫产业,锦屏县县委、县政府多次派人前往南京,拜访南京亚狮龙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亚狮龙”)的创始人周贺桐老先生,邀请公司在锦屏投建羽毛球产业园。

锦屏县最初的邀请并不顺利。

“一年时间里,先后去南京拜访了8次,终于把人家给打动了。”锦屏县投资促进局局长杨正灵告诉记者,“无中生有”的“无”,也正是当时南京亚狮龙对于在锦屏投资建厂最大的顾虑。

事实上,在2017年以前,锦屏县的羽毛球产业基础可以用“一无所有”来形容:没有养殖鹅的基础、也没有大规模生产车间的基础、销售物流渠道也需要从头建立,要想在锦屏发展羽毛球产业,正如杨正灵所概括的那样:“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到底要不要来贵州?当时我们还是比较犹豫的,因为对当地还不够熟悉,也不清楚能不能找到这么多人来干这个事。最后决定先拿一点点设备、毛片等原材料过来,生产一个月试试看。”胡兵回忆道。

2017年8月,南京亚狮龙在犹豫不决间迈出了尝试性的步伐,首先在锦屏建起了过渡厂房,并在当年9月完成了3万打羽毛球的试产。而真正打动了他在锦屏县扩大生产规模的,是当地对企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和良好的营商环境。

贵州亚狮龙落地后,锦屏县用一年时间建成了占地面积达到153亩的羽毛球产业园,让公司从5000多平方米的过渡厂房搬迁到了宽敞的新厂区,随着规模的扩大,当年的羽毛球生产总量也增加到70万打,实现产值4320万元,完成了锦屏县羽毛球产业的第一次产值跃升。

“我们缺人,县里就在周边帮我们大力宣传招聘;我们缺场地,就帮我们慢慢建厂。我们缺什么,他们就帮我们创造什么条件。”讲述起公司在锦屏县不断壮大发展的过程,胡兵感动满满,“短短几年间,从当初一个小厂房到如今的规模,这速度我们自己都想象不到。”

回首过去几年,锦屏县羽毛球产业的“爆发式”生长可以用数据化的方式鲜明呈现出来:2021年贵州亚狮龙生产羽毛球总量达244.42万打,实现工业总产值1.5亿元,同比增长54.5%;2022年生产羽毛球298.5万打,实现工业总产值2.46亿元,同比增长63.4%;2023年生产羽毛球346万打,实现工业总产值3.43亿元,同比增长39.7%;2024年1至7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2.18亿元,同比增长22.3%。

羽毛球产业在小县城的强势崛起也为县域解决农民就业托住了底。如今,贵州亚狮龙已经成功带动超过500名周边居民在家附近务工就业,这些员工的月平均工资达到3600元,实现了可观的收入增长。“这不仅仅是500个员工,更意味着500个家庭的经济状况、生活质量都得以改善。”锦屏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局长杨函鑫欣慰地感叹。

眼下,对贵州亚狮龙来说,原毛及毛片价格的起伏,也并未对其飞跃式的发展轨迹造成影响。“之前原材料成本上去了,羽毛球的价格也只能跟着涨,现在原毛价格开始下降了,价格的起起落落对我们的销售方面没有影响。”在采访现场,胡兵坦言,“目前我们的订单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最大问题还是生产端原材料供应的短缺。”

“疫情期间的居家办公,让许多人想要在家里‘找点事干’,羽毛球这项门槛较低又方便的运动便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贵州锦屏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局局长姜希栋回忆,“人们意识到,只需要一只羽毛球和一对球拍,就能轻松享受运动健身的快乐。”事实上,从锦屏羽毛球产业几年间的爆发式增长,到如今价格上涨下依然订单不减,其背后正是近几年公众对羽毛球健身需求的持续增长。

从长远来看,订单爆满、销售额节节升高,在紧抓市场机遇与应对产能供给双重考验之际,亚狮龙也有着些许前瞻性的担忧:“如果羽毛球使用成本越来越高,可能会令消费者逐渐减少打球频次,甚至转向其他运动,这对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都是不利的。”

“羽毛”缘何成了关键

“轰隆隆——”在亚狮龙锦屏生产基地内,机器运作的声音不绝于耳。一台台功能各异的机械设备,被井然有序地分区摆放在宽敞明亮的厂房内,有的在高速旋转中将毛片按照大小弧度分类喷吐到工人码好的收纳箱中,有的将毛片根根整齐排列穿线、组装成型……在流水线机器与工人巧妙配合间,一只只高质量的羽毛球被迅速生产出来。

一只羽毛球的出炉,包含制毛、制头、组合三大工段,需要经过制毛、排列、穿线、分级、成品全检等38道工序。其中最为讲究的,无疑是羽毛的挑选与制作。

厂房内,生产工人郭长梅站在一台带有“大屏幕”的机械前全神贯注地盯着上面的数据:“这台机器正在用计算机辅助我们检测毛片的形状是否符合羽毛球制作的标准。”走近这块“科技感”满满的显示屏,上面以数据化的形式分区显示着羽毛的长度、毛羽分布、弧线曲度等各项基础数值。

在机器旁边还立着一架淡蓝色的“羽毛球小知识”,用简明的语言向观看者科普羽毛球原毛的标准要求:一只羽毛球应有16根羽毛固定在球托上;羽毛长62至70毫米,每一根羽毛从球托面到羽毛尖的长度一致;羽毛顶端围成圆形,直径58至68毫米。这样的一根“合格”羽毛,只能是来自鹅或鸭子双翼上的刀翎,通常一只鹅或鸭只有14根左右刀翎。

“为确保球的飞行稳定性和可控性,需要选择来自鹅或鸭身上的同一部分且弯拱一致的羽毛来制作同一颗球。”拿起一只刚刚穿线完成的“半成品”羽毛球,胡兵解释道,按照公司目前的产能来计算,每开工一天就需要大约来自20万只鹅或鸭的毛片供给。

目前,公司原料的主要来源地有东北、四川、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地。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原毛和毛片先经过大规模集散到达安徽省六安市,再由公司集中采购。原本毛片原材料的供需是相对平衡的,但近年来,随着猪肉供应持续恢复和价格下跌,居民对鸭和鹅的消费需求下降了,鸭、鹅的出栏量也在不断走低,直接导致造球原材料的相应减少。

眼下,羽毛球生产材料短缺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而天气逐渐转冷所带来的制毛能力下降,更让原材料供应问题雪上加霜。

面对这一难题,锦屏县和亚狮龙已经行动起来。从筹划并建立制毛产业和大力推动养殖鹅产业的发展这两个方向出发,共同向上游产业链延伸,积极探索补齐羽毛球生产全链条。

“到今年10月底,新搭建的制毛厂便可以投入使用。之后我们还规划再建一个晒毛场,现在已经开工了。”姜希栋告诉记者,规划中的毛片制作厂房全部建设完成后,预计可以在毛片供应方面达到产能翻倍的效果。“毛片晒场变大了,才能在我们贵州多雨的寒冬季节里,保证原毛干毛片的供给。”姜希栋说。

而在养殖端,锦屏县的“一县一业”生态鹅养殖产业发展已卓有成效,“贵州锦屏生态鹅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我们在2019年就引进的平台公司,已经建成1个种鹅养殖场和1个集种鹅养殖、孵化和育雏为一体的种鹅基地,年可孵化种蛋220万枚,年可育雏120万羽。”锦屏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潘世安介绍,目前县里参与养鹅的大户已有35余户,代养存栏量约5万羽。

然而,要真正实现对亚狮龙产业园羽毛球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当前锦屏县的鹅养殖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采访中,锦屏县三江镇令冲村党支部书记龙家文讲起了作为鹅养殖大户所面临的双重困境:一方面,养殖成本的持续上升与鹅肉市场盈利空间的有限性,迫使养殖户在追求经济效益时不得不加快鹅的出栏速度;另一方面,这种加速出栏的策略却难以保证鹅羽毛的生长周期和质量,进而难以达到亚狮龙对羽毛球原材料所设定的高标准原毛要求。“为了保证盈利,我们的鹅通常在70天左右出栏。而亚狮龙通常选择生长周期在90天左右的鹅羽毛。”龙家文说。

在急需攻克鹅养殖周期调控与生长水平提升的技术难题的同时,锦屏县还需直面亚狮龙产业园庞大的羽毛需求。为此,锦屏县一方面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攻克养殖技术难题。另一方面,据潘世安透露,锦屏县正在规划引进广西桂柳牧业集团,推动锦屏县商品鹅继续扩大规模。

此前,羽毛球原料尤其是毛片的价格持续上涨,也给公司带来了生产资金方面的压力。为帮助企业有效应对这一挑战,锦屏县由县工信商务局与经济开发区牵头,为企业搭建起高效的融资桥梁,促成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有效缓解了流动资金压力。

消费端:“球还是要打的”

打开手机网络购物平台,在亚狮龙官方旗舰店的页面上,一筒12只装的羽毛球,从价位100元到160元的热门型号几乎统统显示为“缺货”,亚狮龙羽毛球“供不应求”的火爆热度可见一斑。

对于今年这一波羽毛球的“涨价潮”,羽毛球爱好者们感触很深。

“以前对我来说亚狮龙7号的性价比最高,但已经从一年前的70多元涨到120元了。”天津体育学院教授黄霆告诉记者,“以前打亚狮龙7号没觉得怎样,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儿,现在倒是一种奢侈了,一个球要10元钱。”

“今年以来,确实有感受到羽毛球价格在上涨,部分羽毛球价格涨幅超过50%。”贵阳市羽毛球协会会长李海无不担忧地说,“羽毛球价格上涨对羽毛球运动可能带来的影响,最直观的就是增加了羽毛球爱好者的经济负担,尤其是对于频繁打球的爱好者来说,可能会减少打球次数或者寻找价格更低的替代品。”

李海的担忧,似乎也印证了亚狮龙公司此前所思考的“价格持续上涨或将对羽毛球行业整体格局造成深远影响”,这一预见并非无的放矢。那么,将视角转向消费端,羽毛球产业的这一轮价格飞涨,是否真的在缓慢改变着消费者的选择行为?

针对这一观点,黄霆教授坦言:“如果价格持续上涨,势必会影响到羽毛球运动的进一步开展。原来一周打三次的可能会改成两次,原来用100元一筒球的,或许还是会用100元一筒的,但是档次已经下滑了。”

在山东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王飞看来,虽然价格上涨会或多或少地带来影响,但不必对此过度担忧:“人们会考虑自己的经济负担、平衡自己的需求,综合考虑之后,再进行选择。但从目前羽毛球的普及程度来看,大家的热情并不会因涨价而受到大面积抑制。”

重新审视此次羽毛球“涨价潮”,其原因不仅在于原材料供应端的波动,更与消费市场的旺盛需求息息相关,两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羽毛球价格的“水涨船高”。

贵州锦屏亚狮龙杯羽毛球公开赛比赛现场。

近年来羽毛球爱好者数量的不断增长有据可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2020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显示,羽毛球是我国参与人数排名非常靠前的体育运动,在成年人参加的运动项目中,仅次于健步走和跑步。

在王飞教授眼中,学校体育公共选修课和学校羽毛球场地的“火爆”行情,都非常清晰地展现了这一点:“学生选修羽毛球的积极性非常强,甚至需要控制数量。学校曾在周末时间向社会公众开放羽毛球场地,当时便感觉群体对场地使用的需求很旺盛,使用场地都需要提前一段时间预约,预约不到是常事。”

正如一些羽毛球爱好者所言:“没办法,球还是要打的。”当我们将目光聚焦到网络的另一端,在二手平台网站上,不少卖家自行修复的二手球逐渐受到用户青睐,“断毛少”“耐打”“飞行稳定”成为商品留言区中最受羽毛球爱好者们关注的内容。不难看出,身价高涨的羽毛球,让消费者被迫将目光转向了二手交易平台。

或许对于羽毛球爱好者来说,价格虽然暂时成为了制约他们的因素,但很难阻挡他们对这项运动的热情。然而,将目光投向羽毛球行业的广阔未来,持续的价格攀升却可能在不经意间构筑起一道隐形的门槛,让更多潜在参与者犹豫徘徊,从而限制了整个羽毛球运动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因此,将关注的焦点聚焦于生产端,探寻成本控制的有效路径,促进产业链的优化升级,或许成为了破解当前困境、推动羽毛球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小县城刮起“羽毛球热”

穿过一座石拱桥,漫步于锦屏县的街巷间,那条不甚宽绰的道路两旁,店铺林立,店内羽毛球、球拍、运动背包等体育装备琳琅满目,色彩斑斓。在这个地处偏远的县城里,网络上关于价格的热烈讨论似乎丝毫未“打扰”羽毛球产业、羽毛球运动在这里茁壮成长。县城里不少人的生活因球而改变着。

“我算是‘元老级’员工了,一开始我们那个厂房很小,一共只有十几个员工。”今年35岁的机修领班吴琴康是第一批加入公司工作的员工,他笑眯眯地说,“没想到第二年就大不一样了,一下子规模就扩大了。”

为了帮助像吴琴康这样的打工人更好就业,政府相关部门也在积极行动。“我们周边村镇都有春节过后外出务工的传统,在这期间,县政府发动了各乡镇到村子里去摸排和发放资料,加大宣传和解释的力度,让大家觉得回到本地打工是有保障的。”杨正灵娓娓道来,“这也让企业在招工选择方面的余地更大了,帮助解决企业用工人才缺口问题。他们今年新招到的100多名员工,基本上都来自附近的几个乡镇。”

今年年初,为了帮助来自周边乡、镇、村的务工人员缩短“通勤时间”,锦屏县还开通了两条公交专线。一条从县城开往亚狮龙生产基地所在的经济开发区,另一条则从沿线几个乡镇开往经济开发区。30岁的亚狮龙排毛领班吴伊玲兴奋地告诉记者:“现在从县城到公司,走高速只需要20分钟,下班回家照顾老人小孩都很方便!”

羽毛球产业的火热也带动起群众对这项运动的热情,小城里悄然刮起一股羽毛球运动旋风。

在锦屏经济开发区,由锦屏和贵州亚狮龙双方实施打造的产业园内,一座建筑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集办公和展览于一体的羽毛球博物馆即将落成,它将成为锦屏羽毛球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

“这里还建了羽毛球馆。”站在产业园里,姜希栋带领记者向远处眺望,“我们已经连续几年推广羽毛球‘走进’校园,县里中学爱打羽毛球的学生有很多。”

走进门上挂着的“锦屏县特色羽毛球学校”标志的敦寨中学,刚好是学校下午第一节课后的“眼保健操”时间。一群初三学生正在学校羽毛球场地上,利用难得的课余时间打羽毛球,从他们的话语中,不难感受到他们对羽毛球运动纯粹的热爱。

“每个星期四下午,老师还会发球给我们打。”刘济薇是在学校羽毛球课程的影响下逐渐喜欢上了羽毛球这项运动。她告诉记者,学校不仅开设了专门的羽毛球体育课,还会根据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参加羽毛球社团。“现在喜欢羽毛球的人越来越多了!”说到这一点,她颇有些愤愤不平,“现在我们下课再过去,场地经常被低年级学生抢先占领了!”

“去年参加比赛,我打的是双打,结果第一把就输了。赢我们的那一队最后跟最厉害的二中争第一哩!”说起一场失败的比赛,敦寨中学初三学生潘严焮却并不沮丧,“我是现在学校女生里球技最好的!如果今年再比,希望可以赢!”潘严焮所说的这场比赛,是去年锦屏县举办的一场由全县共六所学校参与的校园羽毛球赛事,这场比赛就是在亚狮龙产业园内的羽毛球场馆举行的。

从羽毛球运动进校园,到各级各类校园羽毛球赛事的举办,锦屏当地正不断拓展羽毛球产业的发展空间,孕育羽毛球文化。精心策划举办的一系列与羽毛球紧密相关的赛事与文化旅游活动,让“体育+”融合发展模式在这里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2023年以来,带动旅游人数1.1万人次,带动旅游综合收入1000余万元。一只小小的羽毛球,让锦屏有了体育产业新名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毛晓雅 见习记者 蒋若晴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农民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投诉侵权

上一页: 古老的谷子如何“重生”?

下一页: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广州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评标专家管理办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