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小杨哥”要复出了。
3月23日,安徽省合肥市市场监管部门通报合肥三只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只羊公司”)整改情况,该公司足额缴纳6894.95万元罚款,对“香港美诚月饼”“澳洲谷饲牛肉卷”等涉案产品已累计赔付2777.85万元,制定具体整改措施89项。最关键的一句话是:经三只羊公司申请,市联合调查组组织相关主管部门和律师、消费者代表等进行综合评估,认为三只羊公司整改符合要求,具备恢复经营条件。这意味着,“疯狂小杨哥”也许很快就要再度开播了。
把广州生产的普通月饼当香港“贵族月饼”卖,在直播间喊着“不合成、不注水、不拼接、不腌制”的“澳洲谷饲牛肉卷”最终被认定为“非原切牛肉”,经历了涉嫌“虚假宣传”的信任危机,“小杨哥”此次的复出并没有被所有消费者认同,不少网友尖锐地指出,6000多万元的罚款,可能就是三只羊公司巅峰期1天或者几天的销售额,用这笔钱交罚款,是不是等于拿着从消费者那里赚来的钱再购买一张直播带货的“入场券”?
的确,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认同“小杨哥”的复出。但抛开个人情绪,从法律法规的角度看,公司整改到位了,认错了,也挨罚了,就不能一棍子打死,应该有一条出路。归根到底,三只羊公司是一家企业,适用与其他企业相同的监管规范,如果在法律框架下整改到位,就可以重返市场。这种回归复出,也体现着直播带货这一新兴业态正逐步告别“野蛮生长”,进入法治化、规范化的轨道。
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可能在下一步——当流量赋予网红主播们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当巨大的财富随着这样的影响力涌向一波人群,网红经济应当如何承受“皇冠之重”?拿到“复活卡”的“小杨哥”,以及许许多多依旧“当红”的主播,尤其是颇受人们喜爱的涉农带货主播,应当给市场交出一份怎样的“整改答卷”?
这些年,随着农村电商成为互联网的“优势赛道”,网红经济中涌现出不少优秀的涉农网红,通过记录乡村的人文风光、民风民俗,为城市居民带来乡野清风,也帮助乡亲卖出土特产、增收致富。同时,“翻车”的、引起争议的涉农网红也不少。远的不说,红薯粉条里没红薯的“东北雨姐”依旧在被全网抵制,博取了百万粉丝同情的“云南小英”也频频受到“卖惨摆拍”的质疑。就连一度博得互联网一众好评的“东方甄选”,也曾因信誓旦旦售卖“100%野生海捕”、实则为养殖虾的水产品登上过风口浪尖。包括“小杨哥”,他出身于安徽六安乡下,本是留守儿童,靠着乡村人淳朴的质感得到粉丝的喜爱,却也因所谓的“谷饲牛肉”,让喜爱他的粉丝开始怀疑“质朴的小杨哥并不质朴”。
各类产品都有符合自身特点的品控关键点,带货农产品的网红们并非更容易“翻车”,但“翻车”后的社会影响更大、后果更严重、令人更感可惜可气,却是不争的事实。
一来,涉农内容创作者能够获得流量成为网红,靠的是乡村在人们心中的特殊地位。农民的“善”和乡村的“真”,让涉农内容天然承载着观众更多的情感。而农产品从地头到餐桌,从产品到商品,链条环环相扣,“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的一二产融合仍在发展中,农产品的储存、运输、加工……哪个环节有漏洞,都有可能导致消费者收到的商品出问题。这也反过来导致消费者在直播间购买农产品时,更加依赖对网红主播的信赖,网红主播的个人IP就顺理成章地成了直播间的“背书”。谁能守住这份“真”,谁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反之,也一定会遭到流量的反噬。
二来,涉农网红的背后,永远站着一个群体——农民。是人们对农民的关切支撑了这些创作者的流量,也是农民生产的农产品给了这些创作者“流量变现”的基础,农民也正是由于信任网红主播,才会将辛苦种养出来的农产品交给他们来帮助销售。一个网红的“翻车”,很有可能会“带翻”积淀多年才发展起来的地方特色产业,最终的隐性损失还要由农民来买单。成也因农,败也伤农,这是广大网民对涉农主播的情感更复杂、期盼更殷切、要求也更“苛刻”的重要原因。
直播带货已经过了“野蛮生长”的阶段,以“乡野之气”取胜的涉农网红也不能单靠“凹人设”来维持流量红利,唯有从“数据狂欢”转向“长期主义”,从“流量至上”回归到“品质至上”,从“主播说好就是好”到经得起严格的检验检测,为农带货之路才能行稳致远。
值得注意的是,受“三只羊”事件影响,合肥已经将直播管理从事后罚款转向了随机抽查、大数据监测等事前监管手段,引入了律师、消费者代表参与企业整改评估,推动形成社会共治网络,这对各地规范直播带货监管具有借鉴意义。未来,随着直播带货行业走上监管规范和成长发展并重的道路,我们有理由相信,真正坚守品质与诚信的企业才会赢得未来,也由衷希望,那些为我们传递乡村之真、乡村之善、乡村之美的涉农网红,可以守住来时的初心,不负消费者的期待,为乡村发展绵绵用力。
作者:刘诗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