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网服务号 微信公众平台
招标网APP 中招APP下载

微信扫码添加在线客服,描述您的问题。

二维码 关闭
强国重器,耕山耘海添动力

戈壁荒滩上种出万亩蔬菜,盐碱洼地里长出连片瓜果,生猪住进了高楼、坐上了电梯,鱼虾搬进工厂,在循环水里养殖,也可以“乘坐”养殖工船,在深远海中生长……让这些“不可能”成为“可能”的,就是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大有可为。

现代设施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皇冠上的一颗明珠,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攻克的“新高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设施农业大有可为,要发展日光温室、植物工厂和集约化畜禽养殖,推进陆基和深远海养殖渔场建设,拓宽农业生产空间领域。设施农业发展面临着哪些短板?怎样建设好现代设施农业?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无限可能,无尽空间

设施农业本不是新鲜事物,各地的蔬菜大棚、畜禽规模养殖场早已很常见。“最初农民用秸秆做个风障,实现了对小环境的改变,就是最简易的设施,后来有了小拱棚、大拱棚、土棚,到现在的玻璃温室,都是设施农业。现代设施农业就是用先进的新技术、新装备、新科技对传统设施农业进行升级,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密不可分。”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孙建设近几年比较关注设施农业,他兴奋地告诉记者,“这两年国家密集出台支持现代设施农业的政策,设施农业发展迎来了最好的机遇。”

“设施农业一方面能够突破传统的水土资源和光热条件限制,改变春华秋实的生物节律,实现一年多茬或者反季节生产,提升农业生产效能;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抵御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孙建设说。

正因如此,设施农业在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员李宝聚说:“一方面要保供给,另一方面是我国耕地面积有限,解决这个矛盾,就要通过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保障果蔬菌和肉蛋奶等的供给。”

李宝聚的观点有着有力的数据支撑:1亩高端日光温室蔬菜年产量相当于陆地产量的5-8倍,规模养殖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用地比传统养殖模式节省90%左右。

可见,现代设施农业能够极大拓展农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是“大食物观”下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需要挖掘的新“蓝海”。而如何挖掘这一“蓝海”,成为农业产业探索的重点。

向非耕地要面积。“在盐碱地、戈壁滩上发展设施农业,对于有效缓解耕地承载压力,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好这些土地资源,还需要更细致的研究和规划。”李宝聚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举措,“要全面摸清盐碱地和戈壁资源状况,评估不同区域利用潜力和限制因素,还要搞好顶层设计,研究编制盐碱地、戈壁等非耕地综合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实施方案,分区分类开展盐碱及戈壁等非耕地治理改良,选育适合盐碱地和戈壁设施生产的特色品种。”

陕西定边县的盐湖中养出了南美白对虾,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盐碱滩里产出了石斑鱼,盐碱地设施渔业近来越来越受到关注。“盐碱地养殖面临一些技术和管理上的挑战。首先,盐碱地的土壤和水质条件对水产品的生长有一定影响,需要研发适应盐碱环境的养殖技术和饲料。其次,盐碱地养殖需要有效应对水质调节、盐分控制等问题。此外,盐碱地养殖还面临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问题,需要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固城湖青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邢青松建议,需要加强盐碱地养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养殖生物的适应性和生产效率,加大对盐碱地养殖场的投入,改善设施条件,确保盐碱地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向立体要空间。在畜牧业中,立体化设施养殖越来越多,最典型的就是楼房养猪。高层楼房养猪能够极大节约土地资源,加之配备全流程高效生产设备和智能化管理系统,提升了生猪养殖的规模化、智能化水平。但是高度集约化的楼房养猪也存在消毒防疫难、污染感染重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侯水生建议,生猪养殖要保持适度规模,发展楼房养猪要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单位面积载畜量,根据畜禽粪污处理能力确定养殖规模。

科技为体,设施为用

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过程,也是加快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对农业产业变革升级的过程。

“我国设施农业总体还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科技支撑不足,例如设施蔬菜产业中,中小拱棚和塑料大棚等传统形式占比70%以上。”李宝聚说。他在去年的提案中建议推动老旧设备升级改造、加快应用先进技术设备,并参与制定了设施蔬菜产业的改造方案。

新技术新设备能够极大提高生产效率。“蔬菜大棚中,以前需要1小时的人工施药时间,使用精量电动弥粉机后,缩短到现在的3-5分钟。”李宝聚团队研发的这项技术设备得到迅速推广,几年时间已经覆盖了全国1/4的设施蔬菜面积。

在设施渔业领域,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也在不断提升产业效能。“水质监测仪、智能投喂机等设备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养殖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邢青松说。

“虽然新技术新设备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引入时也要结合实际,考虑投入产出比。”孙建设提出,“不要盲目追求高投入的设施建造,要根据区域特点和作物品类特点,发挥设施的最大效能,例如当前蔬菜大棚已经从土棚发展到了最新一代的玻璃温室,具有透光率高、智能化水平高的优点,但也存在初始投资高的风险,各地不一定全都去建造。”

升级现代设施农业也面临一系列短板,如部分蔬菜、花卉种子依赖进口,部分专用设施种养品种、精细化调控设备、重要数据管理软件等严重依赖进口,精准管理、绿色防控等总体发展滞后。发展现代设施农业,需要不断推进自主创新,打破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2022年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启航,标志着我国深远海大型养殖工船产业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养殖工船、桁架类网箱等装备创新,是我国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的重要工具。”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宁凌说,建设海洋牧场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动技术、装备、种业、气象服务、风险防范等领域的全面进步。

“实现设施农业领域的技术进步,还需要系统化的研究创新。我国设施农业领域很多技术进步多是点上的、个别环节的,在农业开放系统中很难落地。就像是在建造一座桥,每个创新主体都在埋头做桥墩子,等到坚固的桥墩子布满了河道,却发现架桥出现了问题。”孙建设打了个形象的比方。

除了系统化研究创新外,孙建设还建议,要改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企业创新动力,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还要让更多有创新能力的专家学者投身一线,能够心无旁骛地研究创新、服务设施农业发展。

集约精细,富农惠民

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不仅能够解决保供问题,也能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我们村就是靠着蔬菜大棚富起来了,全村有700多个大棚,每个棚每年都能有7万元左右的收入。2018年全国两会上,总书记到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点赞了我们村的‘棚二代’。如今,我们已经打响了‘棚二代’这个蔬菜品牌,村民人均纯收入能到4.7万元。”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耿遵珠说。

设施农业是集约化生产、精细化管理,是农业的“工厂化”经营,除了直接经营大棚有收益,农民还能进棚工作,增加工资性收入。“村里很多妇女到大棚务工,每天能挣100多元。”耿遵珠说。

要稳定农民收益,还需实现产需平衡。农民投入到设施农业,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就是卖难,如何从“产得好”变为“卖得好”,需要多方举措。

要解决销售难题,靠近农产品交易市场至关重要。“20年来我们几乎没出现过滞销,因为村里有个批发市场,日产10多万斤菜也能销售一空。”耿遵珠说。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兰陵县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也发现了交易市场的重要性:“兰陵县有大大小小100多个蔬菜批发市场,有5万台车,物流运输领域从业人员有30万,所以销售不成问题。”

根本在于信息不对称。为此,孙建设提出,避免出现“踩踏”上市,需要研究好农产品规模和布局,划分产区,协调各地区农产品生产时间。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紫庄镇岐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永也建议,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接产销信息,建立大数据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来指导农业生产。

提升市场认可度也可减缓市场波动的冲击、稳定农产品收益。耿遵珠表示,要提升市场认可度,需要提升农产品质量,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确保食品安全。耿店新村通过发挥合作社作用,统一育苗、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社保服务,提升产品质量。为了提升市场知名度,耿遵珠和村民还注册了商标,探索建设本地蔬菜品牌。

延伸产业链也是提高收益的重要途径。“这两年我们建了预制菜加工厂,上了两条生产线,年产量达到3万吨,收益更加稳定了。”耿遵珠说。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毛晓雅 雷少斐

投诉侵权

上一页: 张红宇:探索符合国情的城乡融合发展道路(2024-02-08)

下一页: 乡村劳务品牌成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