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网服务号 微信公众平台
招标网APP 中招APP下载

微信扫码添加在线客服,描述您的问题。

二维码 关闭
以工程项目带动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广西创新驱动高水平建设交通强区

世界第一跨径拱桥平南三桥建成通车,广西首座千米级跨海悬索桥龙门大桥刷新海中桥梁单次最大连续浇筑方量世界纪录,华南地区首条无人驾驶地铁南宁地铁5号线开通运营……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组织召开全区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大会,通过5场主旨报告会、2场技术交流会和多项观摩活动,总结近年来广西在智慧交通、数字交通、智能建造等科技创新领域的新成果与新模式。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可表示,今后三年,全区交通运输行业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全国前列、西部领先”交通大省相匹配的交通运输科技创新体系,奋力建设高水平交通强区,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10年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101项

小到一辆共享单车的精准定位,大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西江流域船舶、“两客一危”车辆和12吨以上营运货车中普及应用,科技赋能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交通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重要位置,举全行业之力,集中资源、汇聚众智,实现了从跟踪追赶为主到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行”的历史性跨越,在科技研发能力、交通基础设施建造技术、智慧绿色技术推广应用、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行业标准化建设五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广西南丹至天峨下老高速公路天峨龙滩特大桥预计今年年底建成通车,届时将刷新拱桥跨径世界纪录;西江干线省水船闸及特大型四线船闸群关键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带动了西江通航船舶大型化发展,更促使西江航运产业提质升级。

智慧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成效不断显现。全国首个海铁联运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广西北部湾港钦州港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启用,该项目全球首创的“U”型工艺方案及技术方案,解决了端部作业工艺方案能耗高、投资成本高、设备利用不均衡、装卸点少的问题;依托于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科研人员通过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实桥验证,攻克了超500米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关键技术。近3年来,广西深化绿色低碳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累计产生经济效益约30亿元。

据统计,近10年来,广西交通牵头或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技项目881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101项,高速公路项目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13项、国家优质工程金奖1项、公路交通优质工程奖(李春奖)23项、中国钢结构金奖7项;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全区拥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56个,涌现出55名高层次人才,地方标准获批立项150项、发布99项,交通运输标准体系日趋完善。

发挥平陆运河头雁作用

科技创新是引领交通运输发展的第一动力。“十四五”期,广西将立足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精细化要求,深入实施平陆运河科技专项、强基础固优势、补短板缩差距、提品质促融合、增效能激活力五项重大计划,全面提升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建成一批省部级以上高水平科研平台,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科技人才,构建行业梯级科研平台体系和科技人才梯队培育体系。

在平陆运河马道枢纽施工现场,交通建设者正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全力以赴打造优质工程、绿色工程、廉洁工程。广西将充分发挥平陆运河头雁引领作用,带动突破一批工程建设共性技术难题,取得一批标志性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力争到2025年,行业科研经费投入年均保持25%左右的增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超100项,产生经济效益14.5亿元以上。

目标已明确,关键在于有效落实。今后3年,广西将在关键核心技术提升、科研平台创建、科技人才引育等方面打好“七场硬仗”,推动交通运输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在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方面,广西将实施工程项目带动战略,依托交通工程启动实施一批智慧绿色交通试点示范项目,拉动科研经费投入,聚集资金、平台、技术、人才,将交通基础设施大投入大建设的优势转化为创新活力大迸发、科技成果高产出的优势。

科研平台是实现科技有效供给的重要载体。广西将按照科学与工程研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科技宣教与普及等四类布局,强化稳定支持机制,构建一批行业研发中心、创新联合体、重点实验室、野外科学观测站和科普基地,搭建高水平行业梯级平台。

广西将建立高层次科技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进一步打造行业高层次人才队伍;鼓励支持科技成果及标准纳入工程项目设计,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柜”走向“货柜”,实现产品化、产业化。

投诉侵权

上一页: 2023年社旗县卫健委及所属单位部门预算

下一页: 关于做好中药配方颗粒挂网采购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