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网服务号 微信公众平台
招标网APP 中招APP下载

微信扫码添加在线客服,描述您的问题。

二维码 关闭
云南玉溪:四好农村路幸福康庄道

近年来,玉溪市委、市政府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工作目标,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据了解,预计到2024年末,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84.62%,30户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比例达94.97%,均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充分挖掘农村公路路衍经济,探索“农村公路+旅游+产业+乡村振兴”模式,建成绿美农村公路1900公里,连续两年在全省对州市绿美交通建设考核中获得满分,位列全省第一。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公路里程达1.6万公里,华宁县列入首批、澄江市列入第四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交运系统 全生命周期建管护

玉溪广袤的大地上,一条条崭新敞亮的乡村公路,犹如舞动的玉带,延伸在青山绿水、千村万寨间。从空中俯瞰,公路与产业、农田、民居、绿树交相辉映,道路往来畅通,沿途风光秀美,成为一条条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

近年来,玉溪市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不断优化农村公路网。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1.6108万公里,实现了行政村通硬化路、较大自然村通沥青(水泥)路的目标。同时,注重与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等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有力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全市还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思想,建立完善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管体系,农村公路一次交工验收合格率达99%以上,近10年全市境内新改建农村公路未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玉溪市全面落实路长制,压实农村公路责任,提升农村公路治理水平。由市委书记担任全市农村公路总路长,各县(市、区)均制定路长制实施方案,建立了三级路长责任制,全市路长3381名,实现农村公路全覆盖。县乡两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设置率达100%,机构运行经费全部纳入县乡两级一般公共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各村(社区)制定爱路护路村规民约,制定率达100%。

全市交通运输系统按照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原则推进道路管养,全市公路列养率达100%,实现了县、乡、村三级上下联动,管养全覆盖。坚持做到有路必管、有路必养、管必到位、养必见效,保证了农村公路安全通畅。树立全生命周期的养护管理理念,科学指导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实施。全市优良中等路率达81%,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逐年上升。

在绿美交通建设三年行动中,推进“绿美交通+产业+旅游+生态”模式,在抚仙湖、哀牢山、绿汁江重点沿线打造绿美交通项目,按照“三型五层次”优化设计方案,打造“一棵树就是一个景点,一条路就是一个景区”,充分挖掘“交通+旅游”“交通+农家乐”相融合模式,建设了绿美农村公路1900公里。

玉溪市成功创建为国家“绿色出行”、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中心城区“慢行系统”建设被交通运输部列入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绿色出行典型案例。为加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全市共有客运班线218条、客运站20个,共有客车771辆、旅游大巴58辆;持证网约车1477辆、巡游出租车921辆;公交营运线路140条、公交车802辆,有力促进了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强化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建设,构建“农村客运站+电商+快递+邮政+物流”综合体系,解决了由乡镇到村“最后一公里”物流瓶颈问题,建制村通邮率达100%。

华宁县 以路带产助力跨越

行走在华宁县青龙镇的山乡田野间,泥土的芬芳和农作物的甜香弥散开来。农民们在田间穿梭,熟练采收。一旁前来收购的货车在崭新的公路上行驶着,满载着农民辛勤劳作的成果。

这幅美好的田间景象来之不易。“土货不出,外货不入”曾是青龙镇交通不便的真实写照,唯一进入青龙镇的道路路面坑洼不平、雨天积水泥泞,小镇难以发展。“以前道路不畅,运输极为困难,种好的菜卖不出去。”在青龙镇矣马白村生活了30余年的村民朱莎,见证了青龙镇近年来因道路改善带来的变化。她说,现在进村的公路宽敞又平坦,每周都有收购的车辆进来,上个月卖玉米收入5000多元。

“十三五”以来,华宁县加速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248条1078公里农村公路硬化、扩改建任务,通建制村公路硬化率由2014年的33.33%提升至目前的100%、通客车率均达100%,自然村公路硬化基本全覆盖。2018年以来,全县借助省级列养里程足额拨付养护资金、市级“以奖代补”激励机制、县级财政年度预算构建的三级养护资金保障,不断巩固提升“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果,全力推动县内公路提档升级。待今年计划修建的分水岭至通红甸乡路段的48.86公里进乡镇公路施工完成后,华宁县所有乡镇将实现从四级公路向三级公路的全面转变。

一直以来,华宁县始终坚持“以路带产”战略,“四好农村路”建设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2022年,华宁柑桔种植面积达14.03万亩、产值突破10亿元,烤烟、蔬菜等产业产值年增长均达5%以上,华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启动农村公路建设初期的10.2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48.66亿元。

随着交通网和物流运输的“毛细血管”被打通,华宁的电商发展也焕发出新活力。通过积极建设集仓储、冷链、物流配送、创业孵化为一体,产供销一体化的智慧快递电商产业园,华宁县切实发挥电商基地作用,以华宁本地特色农副产品为主打,不断扩大“华宁臻选”品牌市场影响力,拓宽群众销路,让华宁特色农产品搭上直播带货“顺风车”,跨上新零售“高速路”。

今年一季度,华宁柑桔、华宁陶、玉米等70余种农特产品通过电商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线上线下销售额达112万余元。

澄江市 创新模式推动发展

傍晚时分,抚仙湖东岸,右所镇小湾社区大湾陷塘村的“S弯”公路上,公路蜿蜒着沿山而下、逐渐临湖,在夕阳余晖下、万顷碧波畔、鲜花点缀中,演绎出一幅浪漫多姿的湖景画卷,吸引了络绎不绝的人来拍照打卡。

这是澄江市“四好农村路”的一段交通线,也是抚仙湖畔一条美丽的风景线。澄江交通运输局局长杨超介绍,近年来,澄江市委、市政府将“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列为重点任务高位推动,依托澄江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创新探索系列“公路+”的发展模式,推动“四好农村路”与乡村振兴、产业转型、全域旅游等深度融合,助力澄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到2023年底,澄江市通车总里程1063.7公里,境内交通四通八达,对外有高速路出口6个,对内建制村硬化路率、通车率均达100%,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率为98.4%。抓紧抓实绿美交通建设,获玉溪市2023年度绿美交通考核第一。

走进海口镇松元村山头村小组,四面环山的山坳里,工业辣椒大棚种植示范基地生机盎然,旁边建起一座现代化厂房。“这是我们的工业辣椒烘干车间,于去年10月1日投产。”松元村监委会主任杨绍强介绍,全村3500人人均占有土地6.5亩,曾因缺水源、路况差,农民广种薄收,不少土地撂荒。2022年开始,全村推广工业辣椒种植,目前已发展2500亩,现正开展大棚示范种植,预计亩产可翻一番。“因为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就把基地和厂房建在村里,农户交售、客商运输都很方便。”杨绍强说。

近年来,澄江市积极探索“公路+”模式,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其中,“公路+生态旅游”模式全力推进绿色交通与全域旅游协同发展。坚持生态立市、旅游强市战略,开通抚仙湖环湖公交东西线、市区至帽天山等5条旅游线路。投入新能源公交47辆,设置站点115个,实现抚仙湖旅游景点公交全覆盖,交通线成为风景线,景区接待游客及旅游收入逐年提升。化石地博物馆、小湾民宿集群等5个游客聚集地成为网红打卡点。

全市积极探索“公路+产业振兴”模式,畅通便捷的农村公路网为全市6万亩有机烟叶、1.2万亩蓝莓、1000余亩羊肚菌的生产、销售奠定了强有力的交通运输基础,“澄江蓝莓”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成为年产值约5.8亿元的新兴产业;积极探索“公路+体育赛事’模式,先后举办抚仙湖国际半程马拉松、省第十六届运动会青少年自行车比赛等活动比赛。

投诉侵权

上一页: 关于将溴啡等46种物质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的公告

下一页: 辽鲁航线海域实现5G网络全域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