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网服务号 微信公众平台
招标网APP 中招APP下载

微信扫码添加在线客服,描述您的问题。

二维码 关闭
专家回应病毒在中国无重大突变,白岩松连线还说了什么?

现阶段,对于新冠病毒、疫苗、有效的临床药物,中国的科研攻关进展如何?新冠病毒到底突变了没有?3月26日晚的《新闻1+1》节目中,白岩松对话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解读公众关心的科研攻关问题。周琪表示,新冠病毒在中国依然没有发生重大突变,这跟国外的情况不太一样。


专家回应病毒在中国无重大突变,白岩松连线还说了什么?


周琪回应病毒在中国无重大突变


谈到新冠病毒的变异,周琪表示,病毒需要存活下来,所以变异是病毒发展过程中必然发生的事情,到现在全球已经有很多文章在描述病毒发生变异的情况。但从中国的情况来看,病毒变异发生得并不显著。我们从1月11日发现病毒,测了全序列之后,到今天依然没有发现有重大的突变发生,跟国际上其他国家发现的情况是不太一样的。


生命时报报道称,周琪院士表示病毒需要存活下来,所以变异是病毒发展过程中必然发生的事情,到现在全球已经有很多文章在描述病毒发生变异的情况。


周琪院士称,从中国的情况来看,病毒变异发生得并不显著。我们从1月11日发现病毒,测了全序列之后,到今天依然没有发现有重大的突变发生,跟国际上其他国家发现的情况是不太一样的。


3月3日,中国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发表论文《关于SARS-CoV-2的起源和持续进化》指出,通过对目前为止最大规模的103个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分子进化分析,发现新冠病毒已经在近期产生了149个突变点,并演化出了两个亚型,101个都属于这两种亚型。


不过3月12日,论文通讯作者陆剑研究员、崔杰研究员发表了补充性声明,称原论文中的用词“侵略性”具有误导性,应该用更精确的术语“更高的频率”代替,将在论文印刷版本中进行更正。


管轶团队发文:穿山甲带新冠相关病毒,但未必是中间宿主


围绕新冠病毒起源的问题在科学界仍然是个迷。当地时间3月26日,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表论文“Identifying SARS-CoV-2 related coronaviruses in Malayan pangolins ”。该项研究通讯作者为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新发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管轶教授、广西医科大学胡艳玲教授。值得注意的是,该成果是以“加快评审文章”(Accelerated Article Preview)的形式上线,接收时间为当地时间3月17日。


管轶现为香港大学新发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以及流感研究中心主任。2003年“非典”时期,管轶团队率先分离出SARS病毒,并证实了果子狸是SARS的中间宿主,也是人类感染SARS的直接来源。基于中间宿主的清晰及管轶等人的上报,广东省随后清除市场上的果子狸,从而有效遏制了SARS疫情的扩散。


专家回应病毒在中国无重大突变,白岩松连线还说了什么?


在此次这项最新研究中,管轶等人报告了在中国南部反走私行动中查获的穿山甲(哺乳纲鳞甲目)中发现了新冠病毒相关的冠状病毒。他们发现,穿山甲相关的冠状病毒属于新冠病毒相关冠状病毒的两个亚型,其中一个亚型的受体结合域与新冠病毒非常接近。


作者们认为,研究发现的多种穿山甲冠状病毒谱系及其与新冠病毒的相似性表明,应该考虑将穿山甲视作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并应将其从菜市场上清除,以防止人畜共患传播。


当然,根据目前的研究,研究团队认为尚不足以说明穿山甲是直接参与此次疫情暴发的中间宿主。但迄今为止,穿山甲是除了蝙蝠之外,唯一发现被新冠病毒相关冠状病毒感染的哺乳动物。它们至少可能在冠状病毒群落生态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此次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中,最早对外表示穿山甲或扮演重要作用的是华南农业大学、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沈永义教授、肖立华教授等科研人员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及广州动物园科研部的团队,他们在2月7日公布了研究结果: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


值得一提的,穿山甲是所有哺乳动物中非法贩卖最为严重的,被用作食物来源,鳞片还被入药。因此,穿山甲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华穿山甲等穿山甲物种现在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红色名单上的极危物种。


1、多批次穿山甲样品检测呈冠状病毒阳性


本次新冠疫情的暴发暂时被认为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有关,该市场出售的野生动物可能是人畜共患病感染的来源。尽管蝙蝠很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宿主,但目前还不清楚转移病毒的中间宿主。


管轶等人此前在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集到18只马来穿山甲的冷冻组织(肺、肠、血)样本。这些穿山甲是在广西海关缉私行动中获得。


专家回应病毒在中国无重大突变,白岩松连线还说了什么?


系统发育分析,描述了新冠病毒、本研究获得的穿山甲冠状病毒序列、其他冠状病毒之间的进化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样本的RNA高通量测序显示,43个样本中的6个(2个肺,2个肠,1个肺肠混合物,1份血液)存在冠状病毒。研究团队随后获得6个全长或近全长基因组序列,标记为GX/P1E、GX/P2V、GX/P3B、GX/P4L、GX/P5E、GX/P5L。这些病毒也具有类似新冠病毒的基因组结构,有11个预测开放阅读框。研究团队还成功分离了病毒。


基于新的基因组序列,研究团队设计了qPCR检测引物,以确认原始样本对冠状病毒呈阳性。


接下来,研究团队对2018年5月至7月之间收集的另一批穿山甲样品进行了进一步qPCR检测。12只穿山甲的19个样本(9个肠组织,10个肺组织)中,3个肺组织样本呈冠状病毒阳性。


除了这些来自广西的穿山甲,此次疫情暴发后,广州海关技术中心也重新检测了他们在3月的反走私行动中查获的5份存档的穿山甲样品(2份皮肤组织,1份未知组织,1份鳞片),这些样本中同样发现了冠状病毒。


通过高通量测序,研究团队发现鳞片样品中包含冠状病毒序列,用这些数据组装了一个21505bp的部分基因组序列(标记为GD/P2S),可以代表新冠病毒基因组的72%。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在广东进行的另一项关于患病穿山甲的研究也从肺样本中发现了与新冠病毒相似的病毒重叠群。通过不同的组装方法和人工筛选,获得了约占全长病毒基因组86.3%的部分基因组序列(标记为GD/P1L)。


这些在穿山甲中发现的冠状病毒的基因组,与新冠病毒基因组相似率在85.5%-92.4%,并在系统进化树中代表了新冠病毒相关病毒的两个亚型,其中GD/P1L和GD/P2S在内的亚型与新冠病毒密切相关。


2、穿山甲可能冠状病毒长期宿主,但和新冠病毒并非最接近亲缘关系


新冠病毒属于β冠状病毒属的Sarbecovirus亚属,此前已有一些研究注意到,Sarbecovirus亚属的冠状病毒成员均经历了广泛的基因重组。


为了验证上述观点,研究团队进一步进行了重组分析重组,分析显示,蝙蝠冠状病毒ZC45和ZCS21可能是重组体,包含多个SARS-CoV相关谱系(基因组区域2、5、7)和新冠病毒相关谱系的基因组片段,包括来自此次穿山甲的基因组片段(区域1、3、4、6、8)。


然而,更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团队观察到穿山甲冠状病毒、蝙蝠冠状病毒RaTG13和新冠病毒之间推测的重组信号。特别是,尽管新冠病毒与蝙蝠冠状病毒RaTG13在病毒基因组的其余部分关系最为密切,但新冠病毒和广东穿山甲的受体结合域(RBD)氨基酸同源性为97.4%,而RaTG与新冠病毒的受体结合域的氨基酸同源性仅为89.2%


事实上,广东穿山甲冠状病毒和新冠病毒在RBD的5个关键残基上拥有相同的氨基酸,而RaTG13和新冠病毒只有一个氨基酸相同。然而,只针对RBD的同义位点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广东穿山甲冠状病毒并非新冠病毒的最接近亲缘关系。


专家回应病毒在中国无重大突变,白岩松连线还说了什么?


因此,研究团队推测,广东穿山甲冠状病毒与新冠病毒之间RBD的氨基酸同源性可能是由于选择性介导的趋同进化,而不是重组引起的。当然,根据现有数据仍然很难判断。这种观察和人与穿山甲ACE2序列相似度(84.8%)高于人与蝙蝠ACE2序列相似度(80.8%-81.4%)是一致的。


论文提到,重组或趋同进化的发生进一步强调了中间动物宿主在人类病毒出现中的作用。然而,重要的是,迄今发现的所有穿山甲冠状病毒的刺突蛋白(S蛋白)都没有看到在S1/S2交界处有插入多碱基(类似弗林)酶切位点。这一插入特征目前可以将新冠病毒和β冠状病毒(包括RaTG13)区分开来,该特征也可能促进了新冠病毒在人群中的迅速传播。


迄今为止,穿山甲是除了蝙蝠之外,唯一被新冠病毒相关冠状病毒感染的哺乳动物。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在穿山甲中发现了2个相关的冠状病毒谱系,它们都与新冠病毒相关。这表明穿山甲可能是这些病毒的长期宿主。


3、或从蝙蝠等其他动物宿主中获得新冠病毒相关病毒


但令人惊讶的是,穿山甲是独居动物,种群规模相对较小,且处于濒危状态。然而不能排除的是,穿山甲从蝙蝠或其他动物宿主中独立获得了新冠病毒相关病毒。因此,它们在新冠病毒出现中的作用仍不清楚。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穿山甲冠状病毒都是从走私而来的马来穿山甲中获得,很可能来自东南亚,而它们在本土地区所保持的病毒多样性目前未知。


研究团队认为,毫无疑问,穿山甲种群中冠状病毒的传播程度需进一步调查,但在广西和广东省的新冠病毒相关冠状病毒的反复感染表明,穿山甲可能在冠状病毒群落生态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团队提到,包括那些与新冠病毒相关病毒在内的冠状病毒,在亚洲的许多野生哺乳动物中明显存在。虽然穿山甲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致病性、种间传染性和传播性仍有待研究,但此次研究提供的数据强烈表明,处理这些动物需要相当谨慎,应严格禁止在菜市场出售。


他们还提到,对中国和东南亚自然环境中穿山甲的进一步监测显然也是必要的,以了解它们在新冠病毒出现中的作用以及未来人畜共患病传播的风险。


医药央企国家队:抗“疫”战场上与病毒短兵相接


3月8日,作为新冠肺炎康复者,周黎一早来到当地血液中心捐献血浆,“捐献400ml康复者血浆,救助更多患者”。


周黎是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营销中心湖北省地市经理,不幸感染上新冠肺炎,在与疾病抗争了21天后治愈出院。她深知,在自己身后,她的同事们一直在与病毒短兵相接,与时间赛跑,就是为了让更多人早日摆脱病魔的摧残,迎来春暖花开。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为承担“保障人民健康安全责任”的央企医药国家队,尽锐出征,不仅派出医护队伍奔赴战疫一线,更有一群年轻的医药科技研发人员,在一条条看不见的战线争分夺秒,不眠不休,肩扛责任与使命,加快研制对抗病毒的试剂、疫苗,展开了一场不见硝烟的病毒阻击战。


1、研制核酸分子检测试剂盒:打响“当头炮”


去年12月31日晚,王重阳等3名中生捷诺技术小分队队员,携带仪器设备及检测产品赶到机场,他们乘坐2020年1月1日凌晨最早一班飞机抵达武汉。


一下飞机他们就开展检测工作。彼时武汉“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出现,已引起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的高度警惕。王重阳他们肩负的任务是要用多重病原诊断试剂检测结果,排除现有已知病原感染,为考虑和发现新型病毒感染提供思路。用王重阳的话来解释,对这种不明病毒,先用我们已有的技术说清楚它“不是什么”,才能更清楚地说明白它“是什么”。


在新冠病毒全部基因序列被读取后,中国生物要求中生捷诺启动检测试剂盒研制工作。经过设计、优化和试验,中生捷诺首家研制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分子检测试剂盒送至中国疾控中心验证,并在遴选中脱颖而出,成为三家国家批准的委托生产方之一。


1月26日,中生捷诺通过国家药监部门严格的质量体系考核,第一批被列入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推荐使用的检测试剂盒供货企业,第一批取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医疗器械注册证,打响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当头炮”。


与此同时,在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王泽鋆满身疲惫地走出实验室。“科研楼里最后熄灯的总是他的实验室。”王泽鋆的同事说。


37岁的王泽鋆是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公司病毒性疫苗研究一室主任。疫情来袭,他主动请缨参加中国生物新型冠状病毒专项攻关团队,承担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研发任务,与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科研团队联合攻关。


病毒的未知和不断扩散增加了研发的难度和紧迫性。白天结束研发攻关,王泽鋆还要查阅文献资料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再接着投入工作。


经过数十天彻夜奋战,王泽鋆的科研团队研发的新冠病毒(SARS-CoV-2)疫苗取得阶段性成果。他们建立了三级种子库,完成病毒灭活验证、工艺及配方研究、动物免疫原性研究、安评方案的设计等,并遵循科学原则紧急启动后续注册相关工作。


2、35.2万毫升康复者血浆:为重症患者点燃希望之光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临床急切期待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手段。中国生物率先提出恢复期血浆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危重患者方案,并快速启动康复者血浆采集工作。


大年初二,护士长陆凤萍得知要采集康复者血浆信息后,志愿加入中国生物新冠病毒恢复期血浆采集小组。与家人匆忙告别后,陆凤萍携带血浆采集设备及相关物资,于第二天23时与一行人抵达武汉。


“早一天采集到康复者血浆,就能为后续科技攻关争取更多时间,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1月31日深夜,陆凤萍辗转武汉三镇,于2月1日采集到第一份康复者血浆。


中国生物在武汉人民医院、金银潭医院又分别设置血浆捐献点,陆凤萍再次率队前往,采集到两个捐献点的第一份血浆。


为保证后续来武汉支援的采浆护士快速有效投入工作,陆凤萍提前手把手地对他们进行安全防护培训,一步步讲解工作要领。截至3月17日,陆凤萍连续战“疫”52天,共采集血浆130袋。


一位康复者捐献的血浆,平均可以用于2至3位患者的治疗。截至3月21日14时,中国生物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采集在全国18个省(区市)50个捐献点共采集血浆突破1000人份、35.2万毫升,其中湖北省近850人份,武汉市近400人份。这意味着可以为近3000名危重症患者点燃重生的希望。


3、50余天日夜兼程:为医疗物资配送织就保障网


大年三十15:30,在江苏老家的通用技术集团中国医药下属湖北通用药业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蔡飞,头回吃了一顿大白天的“年夜饭”。


“我要马上返回武汉,事情十分紧急,不能陪你们过春节了。”他充满歉意地对家人说。当天中午,蔡飞接到紧急通知,公司要为武汉医疗机构采购配送物资,“物资就是救人、救命的东西,一刻也耽误不得。”家人来不及多问,立即为他煮了饺子,让他提前吃上“团圆饭”。


蔡飞火速与防疫物资保障组青年突击队集结完毕,踏上“逆行”武汉的列车,成为紧急输送医疗物资的“尖刀连”。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作为国家指定的治疗药品和医用防护物资采购单位,通用技术集团中国医药在全球范围内整合渠道资源,全力配送各类防疫物资,织起一张药品和医用物资采购、储备和运输配送的战“疫”保障网。


由于湖北交通运输不便、医疗物资货源少,采购压力大。湖北通用防疫物资保障组青年突击队迅速协调国内外资源,同厂家沟通,甚至寻找车辆直接前往厂家拉货,保证采购任务如期完成。


青年突击队日夜兼程,确保每一批防护物资准确及时配送到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等定点医疗机构,范围覆盖湖北省17个地市州。


在青年突击队中,人人都是“多面手”,身兼数职,采购、调度、配送、搬运,一声令下,随时顶上。


湖北通用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登梅一上午能完成两百多张出库单的填写,1分钟就得写完一个出库单,每天还要接打电话200多次。


“召必回,战必胜”。经过50多天日夜奋战,湖北通用防疫物资保障组青年突击队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医药物资配送供应保障任务。这支青年突击队尖刀连,至今仍战斗在武汉战“疫”一线。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中国青年报,


投诉侵权

上一页: 中国石油2019年油气业务继续展示良好成长性

下一页: 中国能建葛洲坝建设公司中标广州南沙国际金融论坛永久会址EPC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