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网服务号 微信公众平台
招标网APP 中招APP下载

微信扫码添加在线客服,描述您的问题。

二维码 关闭
这些白衣天使和物资的“摆渡人”来自险企

龚楚雄捐赠口罩

  龚楚雄捐赠口罩

刘雨辰在接送医护人员上班途中

  刘雨辰在接送医护人员上班途中

受访者供图

  受访者供图

  【编者按】

  2020年伊始,新冠病毒疫情爆发,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就此打响。面对不断蔓延开的新冠肺炎病毒,保险业第一时间做出理赔应急措施,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众多险企上下干部员工立足岗位竭尽全力提供服务和支持。接送防疫检查的医护人员上下岗、在冰天雪地的各个卡点维护秩序、在一线给农户查勘理赔、为一线民警送去温暖……志愿者用无数个温暖的行动汇聚成冬天里最暖的阳光。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疫情一线”的“摆渡人”是不能忽视的存在。这些“摆渡人”往返于医院与家庭,往返于生与死之间,摆渡的是物资与人心,更是大爱与希望。

  在武汉一线摆渡医护人员与物资

  1月23日,凌晨2点,武汉宣布“封城”,交通工具停运,这意味着医护人员也无法正常上岗。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呼吸科工作的妻子对此表示担忧时,光大永明保险湖北分公司党总支组织委员、办公室主任龚楚雄当即做了一个决定:负责起妻子所在的呼吸科同事接送。

  一天五六趟是常态

  龚楚雄明白这个决定的背后是巨大的风险。妻子的工作性质让他明白此次疫情来势汹汹,传染性很强,但疫情当前,他表示自己能做点什么就做什么。“孩子也已经提前送走,没有后顾之忧了。”

  决定接送后,他一天要跑五六趟是常态。早晨,他跟妻子的同事一一确定好通勤的时间,将妻子和呼吸科的医护人员送去上班,晚上,他又开车一一接回。遇到医院有急事召集员工时,他中途还得再出去送人。

  “这个时候不算是最辛苦、最危险的时候,后面才真的是惊心动魄。”龚楚雄说。

  24日晚上,龚楚雄的妻子接到通知,所在的医院院区改成定点收治医院。28日之前,医院现在所有的住院病人和医疗物资全部需要转移。而此刻医院留下的病人基本上是重症病人,有的还具备传染性,医院仅有的十余部救护车根本不够用。

  于是龚楚雄和其他家属联合起来,用自己的车子帮助医院转运物资,比如电子设备,医疗器械,一次性材料,呼吸机等等,来减轻医院压力。两天时间,据龚楚雄介绍,从早忙到晚,累得饭都顾不上。

  对于自己的帮忙,龚楚雄表示,“和他们医务人员相比,自己这点根本不算什么。”1月25日,他作为家属参加了医院呼吸科的动员会,当会上说到,此次不知道有多少同事会感染,也不知道多少同事会牺牲时,他的内心告诉自己要尽自己所能提供帮助。

  自掏腰包捐赠7万元口罩

  随着疫情的爆发,武汉各大医院口罩全线告急,龚楚雄非常着急,“口罩就是医护人员的防护罩,前线战士没有武器怎么能够参加战斗?”于是他托人在北京采购。

  1月29日,9箱共2000多个口罩顺丰到货。这批口罩共花费7万元,龚楚雄打算全部捐给呼吸科。但是顺丰快递小哥打电话告诉他,顺丰爆仓,配送很难及时到达。这次他又成了口罩的“摆渡人”,并以“一名光大永明人”的名义把这批紧缺的口罩物资捐赠给了同济医院。

  送完口罩,龚楚雄长舒了一口气。龚楚雄虽然不是医护人员,但是他用行动为呼吸科的白天使们守航,让战斗的勇士们少了些许后顾之忧。

  值得一提的是,龚楚雄所在的光大永明保险湖北分公司,200多号员工,目前还没有一例感染。身处疫区中心,这与龚楚雄不厌其烦的叮嘱紧密相关。

  作为医护家属,龚楚雄在了解疫情的势态后,汇报领导并告知同事戴口罩的重要性,建议勤洗手、勤消毒、不聚集,进行弹性工作制,提高对新冠肺炎的警惕性,避免被传染。他的不断强调,引起了同事们的重视,积极防护,并注意给办公场所消毒,将防疫工作做在疫情爆发的前头,保证了自身的安全。

  疫情当前,龚楚雄用他的实际言行在抗击疫情前线谱写了一首无言但动听的赞歌。

  互道辛苦是最深的交流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黑龙江哈尔滨全城限行,防疫检查医护人员每天的出行成为一大难题,中航安盟黑龙江分公司刘雨辰主动请缨接送防疫检查的医护人员上下岗。

  自正月初一以来,刘雨辰放弃休息时间,自驾私家车多次往返于高速公路口及火车站,用自己的勇气和热情化解了部分人员暂时的出行难题。

  “全城限行,我每天主要的任务是接送防疫检查的医护人员上下班。碰上医院救护车备勤,我就帮忙负责运送人员及物资,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刘雨辰说:“大多数时候我们没有过多的交流,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辛苦,注意防护。”

  疫情突发,像刘雨辰一样的车队志愿者,被网友亲切的称呼为“摆渡人”。刘雨辰每天奔波在路上,经历了最初的“胆战心惊”到现在的“做好防护,信心应对”。

  刘雨辰说:“由于全城限行经常被交警拦下,但看到通行证和车上的医生,交警会向我们敬礼,我们打招呼的方式就是很简单的一句:你们辛苦了,你们也辛苦了!”

  因为医院的物资很紧张,刘雨辰表示,如果车上有口罩我也会给交警留2个。谈及每天的用餐问题,刘雨辰说条件还不错,每天都有医院准备的盒饭,但大多时候没有功夫吃饭,随便吃两口就上路了。

  在病毒面前,志愿者不幸感染甚至离世的新闻也频见报端。在外奔波十余天,家人始终为刘雨辰担心。看着家中年龄仅仅2岁的孩子,刘雨辰也害怕过。

  据刘雨辰介绍,他所在的城市前几天有家医院的一位救护车驾驶员,由于运送疑似患者已经被隔离了,因为患者被确诊了,同行人员需要进行医学观察。用刘雨辰的话来说,工作总有人得去做,自己能做的就是尽力防护,如果没有社会的公益者和志愿服务人员,那么疫情的严重程度更不可想象。

  零下19度的“逆行”

  2月18日,清晨六点,室外温度零下19度。下了一夜的雪仍未停,刘旸用铲子把车身的雪清理干净,又花了半小时把车道清出来。7点,他的车子总算顺利开了出来。“好在没耽误医护人员的上班时间”。

  刘旸,刚满28岁,是中国人寿(行情601628,诊股)财产保险公司吉林省通化市中心支公司一名普通内勤人员。从1月29日开始,他已经连续20多天免费接送当地医护人员上下班,风雪无阻。

  没钱可以出力

  刘旸的家乡通化市,是吉林省东南部的一个地级市,下辖东昌区和二道江区两个区。因为疫情防控,从1月28日开始,通化市全部道路客运班车暂停营运;全部公交车(城际、城乡、市区)暂停营运;各公路客运站暂停运营;出租汽车禁止出城营运。部分家住东昌区、工作在二道江区的医护人员的出行则成为难题。

  得知消息后,刘旸琢磨着,“能否用自己的车免费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于是,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家人,没想到,父母和女朋友都没有阻止他,只是叮嘱他,“做好防护措施!”

  “疫情面前,出不了多少钱,但我可以出力!”1月29日,刘旸便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这样的信息:“因全市公交,出租停运,如果有医护工作者,上下班不便可以联系我免费接送。”

  从这一天开始,他成了医护人员的“专职”司机。

  “发出交通禁令的头几天,需要接送的医护人员比较多,最多一天跑四趟,一趟最多能接4人。”刘旸说,他已经习惯了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晚上九点半到家倒头就睡的日子,充实且有意义。

  早晨六点半起床后,刘旸先下楼给车子暖好车、做好消毒,戴上口罩,便开车去接早上八点半上白班的医护人员,最远的要横跨整个东昌区。将上白班的医护人员送达医院后,刘旸正好能接上八点半刚下夜班的医护人员。

  “到家吃个早中饭。”因为起床太早,刘旸就把早餐给省了,中午回到家,吃上一口饭,再用电脑处理一下工作上的事情。休息片刻后,刘旸卡好点去接四点半需要到医院上夜班的医护人员,刚好又能把四点半下白班的医护人员接回家。

  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每天往返于东昌区与二道江区间,但每次把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安全送达的时候,刘旸笑得很开心。

  感恩同行车主

  慢慢地,有人开始尝试着与他同行,也加入了爱心接送医护人员的队伍。据刘旸介绍,前后一共有6个车主加入,但现在留下来的只有3个,加上自己,一共有4个人在接送医护人员。没有留下的原因是“太危险,家里反对”。

  数据显示,截至2月18日24日,通化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例,治愈出院1例,现在通化市传染病医院隔离治疗确诊病例2例。

  “防护装备也非常紧缺。医护人员都缺,更何况普通市民。”刘旸说,他听接送过的医护人员聊起,目前市里各大医院都缺防护装备,即便是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也都是三天才发一个一次性口罩,有些家里有游泳眼镜的就拿出来当护目镜。大家都手工做起了防护服、消毒液。

  对于退出的车主,刘旸表示理解,他说,同行的车主都素未谋面,但依然敢冒着危险,伸出援手,已经万分感恩。他也相信,随着物流逐渐恢复,公交线路慢慢增多,一切都会好起来。

  随着疫情蔓延,通化市内各个小区对车辆的控制更加严格。出入小区,都需要有人员出入证和车辆通行证。为了方便接送医护人员,通化市第二人民医院给刘旸开了相关证明。院长王中伟还特意在刘旸的医护人员接送微信群里表达了对他的感谢,王院长说:“我们会把你们的爱心化为抗击疫情的动力。”

  刘旸告诉记者,前两天,二道江区内已开通了一条公交车线路,需要接送的医护人员慢慢在减少。但他会一直接送医护人员到市里全面恢复公交,或者微信群里再也没有医护人员发出用车信息为止。

投诉侵权

上一页: 辽宁省2009年度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下一页: 上海“长三角航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在中海博开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