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网服务号 微信公众平台
招标网APP 中招APP下载

微信扫码添加在线客服,描述您的问题。

二维码 关闭
《自然》公布2020年10大科学发现 冷冻电镜等上榜
  【 仪表网 仪表研发】科学(Science)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知识系统,是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根据科学反映对象的领域,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形式科学和交叉学科。
 
  今年,科研领域又诞生了诸多令人惊奇的发现。从天文、物理,到生物医学,我们看到了科学家们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的目光。
 
  以下是《自然》最新评选出的今年的10项最重要的科学发现,我们可以借此一瞥今年最具代表性的突破:
 
  1)打破物质-反物质的镜像对称性
 
  论文作者:Silvia Pascoli和Jessica Turner
 
  T2K实验研究报告了轻子群的粒子破坏了粒子-反粒子镜像对称(也称为CP对称)的可能发现。轻子CP破坏可以用中微子进行搜索。中微子有三种“味道”,由它们所关联的带电轻子(电子、μ子或τ子)决定,并且可以在运动过程中从一种味道变到另一种味道。
 
  如果CP对称守恒,μ中微子到电子中微子转换的振荡概率,将与反μ中微子到电子反中子转换的振荡概率相同。在T2K实验中,位于日本神冈天文台的地下探测器探测到了穿过地球295公里的中微子(或反中微子)。实验测量了介子到电子中微子转换的振荡概率。结果在95%的置信水平上排除了CP守恒,这可能是我们宇宙中物质-反物质不对称起源的第一个迹象。
 
  这一研究发表于4月15日的《自然》杂志。
 
  2)随着南极臭氧层的恢复,急流停止移动
 
  论文作者:Alexey Yu. Karpechko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南极上空发现的春季大气臭氧层空洞,揭示了人类制造的臭氧消耗物质(ODSs)所造成的威胁。位于海拔10-20公里的南极臭氧洞,也影响了南半球大气环流,并进而影响到地表——最明显的是,夏季的高速气流开始向极地移动。
 
  1987年的《蒙特利尔议定书》(Montreal Protocol)及其随后的修正案,禁止了臭氧消耗物质(ODSs)的生产和使用。因此,大气中ODS浓度正在下降,臭氧层已经出现了初步的恢复迹象。Banerjee等人报告说,自臭氧开始恢复以来,空洞相关的环流效应已经停止。以前曾有人注意到这种发行量停止的趋势,但班纳吉和他的同事是第一个正式将其归因于《蒙特利尔议定书》(Montreal Protocol)的影响。
 
  3)在银河系中快速发射无线电
 
  论文作者:Amanda Weltman和Anthony Walters
 
  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三篇论文报告了探测到一种叫做快速射电暴(FRB)的现象,这种现象来自于我们星系的一个源头。有趣的是,快速射电暴伴随着X射线的爆发。这一发现是通过将多个太空 望远镜和地面望远镜的观测结果综合起来而得出的。“快速射电暴”这个名字很好地描述了它们是什么:持续时间约为毫秒级的明亮的无线电波爆发。
 
  它们于2007年首次被发现,但由于存在时间很短,这使得探测它们并确定它们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得特别困难。
 
  这个快速射电暴是第一个被探测到除无线电波外的辐射的,也是第一个在银河系中被发现的。这三项观测也首次证实了磁星是快速射电暴的来源之一,这是目前唯一被观测验证的可产生快速射电暴的天体。
 
  三篇论文报告中的一篇来自中国的研究团队,观测结果则是来自中国“天眼”(FAST)。
 
  4)冷冻 电子显微镜达到原子分辨率
 
  论文作者:Mark A. Herzik Jr
 
  结构生物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是,一旦研究人员能够直接观察到足够详细的大分子,就应该有可能理解它们的三维结构是如何赋予它们生物功能的。
 
  在《自然》杂志上,Yip等人和Nakane等人报道了迄今为止使用一种称为单粒子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的方法获得的最清晰的图像,该方法首次确定了蛋白质中单个原子的位置。
 
  每个小组使用的硬件都能处理冷冻电子显微镜成像的不同方面,这些方面以前限制了可达到的分辨率。
 
  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冷冻电磁(cryo-EM)图像信噪比的提高,将扩大该技术的适用性。也许这些技术的融合将使低温电子显微镜(cryo-EM)结构的测定达到甚至超过一埃的分辨率——这在过去似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成就。
 
  5)干扰素缺乏可导致严重的新冠
 
  论文作者:Eric Meffre和Akiko Iwasaki
 
  Zhang等人和Bastard等人阐明了影响危及生命的新冠肺炎是否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这些研究表明干扰素蛋白缺乏,特别是I型干扰素(IFN-I)。
 
  这些缺陷可能是由于编码关键抗病毒信号分子的基因发生遗传突变,或由于抗体与IFN-I结合并“中和”IFN-I而产生的。
 
  有缺陷的IFN-I反应是如何导致危及生命的COVID-19的?最直接的解释是IFN-I缺陷导致病毒不受控制的复制和传播。然而,IFN-I缺陷也可能对免疫系统功能有其他影响。ifn -i诱导途径基因突变的个体将从提供干扰素的治疗中受益。此外,那些对IFN-α和IFN-ω有中和抗体的人可能受益于治疗提供其他类型的干扰素,如IFN-β和IFN-λ。
 
  6)杀死潜在的艾滋病毒
 
  论文作者:Mathias Lichterfeld
 
  艾滋病毒可以以“潜伏”的形式隐藏在病毒库细胞中,进行很少或不进行转录,因此不被免疫系统发现。“休克和杀死”疗法旨在扭转这种潜伏期,增加病毒基因表达(休克),使病毒库细胞容易被免疫系统消灭(杀死)。
 
  在《自然》杂志1月同期发表的两项研究中,报道了这种治疗策略。
 
  两组研究人员在动物模型中描述了干预措施,这些干预措施可能会导致迄今为止报道的最强大和可重复的休克。
 
  Nixon和他的同事们使用了一种名为AZD5582的药物,这种药物可以激活转录因子NF-κB——HIV-1基因表达的主要刺激因子。McBrien等人将两种免疫干预措施结合起来——抗体介导的CD8+ T细胞(降低病毒转录水平的免疫细胞)清除和一种名为N-803的药物治疗,该药物可激活HIV-1的转录。除了取得进展之外,这些研究还展示了与药物潜伏期逆转相关的概念和技术挑战。
 
  7)基因编辑破解挑食之谜
 
  论文作者:Jessica L. Zung and Carolyn S. McBride
 
  一种学名为Drosophila sechellia的果蝇,只吃有毒的诺丽果(柑橘木果)。与其他喜欢各种水果的果蝇相比,是什么让这个物种如此挑食?
 
  奥尔(Auer)等人利用基因组编辑工具CRISPR-Cas9破解了这个谜题。
 
  结果表明,有一类表达气味受体22a(或22a)蛋白的感觉神经元在ii ii ii果蝇中比在其他果蝇中更丰富——研究小组表明,Or22a氨基酸序列的微小变化是ii ii ii果蝇偏爱noni的原因之一。他们还发现了其他几种可能导致这种简单行为转变的进化变化。即使是喜欢臭水果的小苍蝇,也能有力地揭示大脑是如何进化形成复杂行为的。
 
  8)卫星很快就能绘制出地球上每一棵树的地图
 
  论文作者:Niall P. Hanan and Julius Y. Anchang
 
  Brandt等人报告了他们对覆盖西非西撒哈拉和萨赫勒地区130多万平方公里高分辨率卫星图像的分析。作者绘制了大约18亿棵树冠的位置和大小。在此之前,从未在如此大的区域内绘制出如此精细的树木地图。
 
  商业卫星已经开始收集数据,能够捕捉到一平方米或更小的地面物体。这使陆地遥感领域处于基本飞跃的起点:从侧重于综合景观尺度的测量,到有可能在大的区域或全球尺度上绘制每棵树的位置和树冠大小。这一进展无疑也将根本性地改变我们思考、监测、模拟和管理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方式。
 
  9)压力如何使头发变白
 
  压力对头发变白的相对作用尚不清楚。头发的颜色是由黑素细胞决定的,这些黑素细胞来自于位于毛囊凸起部分的黑素细胞干细胞(MeSCs)。Zhang等人报告说,去甲肾上腺素——一种参与对压力做出“战斗或逃跑”反应的神经递质分子——从交感神经系统的神经元中释放出来,而交感神经系统控制着凸出部分。
 
  MeSC细胞在极端应激或高水平去甲肾上腺素暴露下增殖分化显著增加,导致黑色素细胞大量迁移,远离毛囊隆突区。由于没有剩余的干细胞替代它们,导致头发变成了灰白色。除了抗衰老疗法的发展,Zhang和同事们的工作,将引导人们更好地了解——压力是如何影响其他干细胞库的。这也为寻找阻止和逆转压力的方法提供了线索。
 
  10)史前爱尔兰精英墓葬遗址发现乱伦
 
  论文作者:Alison Sheridan
 
  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的Cassidy(卡西迪)等人研究了农耕社会的社会结构,重点研究了被埋葬在通道墓穴中的人。最著名的爱尔兰通道墓是纽格兰奇的巨大纪念墓碑/陵墓(Newgrange)。
 
  它是用复杂的工程技术建造的,以确保在一条长石砌通道的尽头有一个墓室,在一年中最短的一天里,朝阳照亮墓室。
 
  在那里发现的古代人类遗骸的DNA,竟然揭示了一种罕见和意外的乱伦事件。研究分析显示,大约5000年前埋葬在纽格兰奇墓室的一名男子,是一桩乱伦婚姻的后代:他的父母要么是兄弟姐妹,要么是父母和孩子。这一发现让研究小组推测,与这座宏伟的陵墓有关的贵族们,可能是通过乱伦来维持王朝的血统。
投诉侵权

上一页: 转发:关于收取九江耗材项目2020年度延标采购服务费的通知

下一页: 上海“长三角航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在中海博开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