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网服务号 微信公众平台
招标网APP 中招APP下载

微信扫码添加在线客服,描述您的问题。

二维码 关闭
IIGF观点 | 乡村发展中的碳排放源与碳汇
  为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重要议题,中国将采取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即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全国两会也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包括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在此发展背景下,结合乡村振兴的总体部署要求,促进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对国家实现碳中和目标来说至关重要。
 
  一、农业领域温室气体清单国际标准
 
  目前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国际标准主要有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GHG Protocol(温室气体核算体系)、ISO 14064等。
 
  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基于国家尺度,涵盖的排放活动较为笼统,未对乡村碳排活动进行细致归类。其中,“农业、林业和土地利用”部分与乡村碳排联系最为紧密,但对于农业生产,该清单仅停留在土地利用类型层面,未对各项农业活动以及农业物资使用等进行分类。“能源”、“工业过程和产品使用”、“废弃物”等部分也与乡村碳排相关。
 
  GHG Protocol(温室气体核算体系)《农业指南》是对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标准的补充,涵盖了所有农业子部门,包括牲畜、农作物生产和土地用途变化。该指南旨在建立适用于农业众多子部门的通用框架,可以很大程度上用于开发温室气体清单。该指南将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源分为机械及非机械两大类,如下表所示:
 
  表1 GHG Protocol《农业指南》农业排放源分类
 
  以上国际标准虽未对乡村尺度碳排放源类型进行进一步分类,但对于乡村碳排放源清单的建立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乡村碳排放源及碳汇主要类型
 
  碳排放源指的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源,既源自自然界,也源于人类的生活以及生产活动。与之相对的概念碳汇则意为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目前,国家尺度的碳排放相关研究和标准已相对成熟,而乡村尺度的碳排放源及碳汇清单尚未建立。参考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等国际标准以及现行文献,乡村碳排放源大致可分为乡村经济产业和乡村生活两大类。乡村经济产业包括农业生产(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工业生产、第三产业等。其中,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电力灌溉、农业机械使用、水稻等种植排放等农业活动,以及动物粪便、秸秆燃烧等有机废弃物处理是乡村二氧化碳的重要来源。此外,乡村居民家庭生活引起的碳排放包括直接能源消及间接能源消耗。乡村碳汇则可分为自然环境与农田管理。其中,自然环境包括林地碳汇、草地碳汇、湿地碳汇、农地碳汇等,而农田管理则包括农作物秸秆还田、农用土地种植林木等。
 
  乡村主要碳排放源、碳汇具体细化分类如下表所示。
 
  表2 乡村主要碳排放源清单
 

表3 乡村碳汇清单
 

        三、低碳乡村建设路径
 
  应对乡村生产生活引起的碳排放,需从减少碳排放源、增加碳汇两方面入手。鉴于农村农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为合理高效利用农业资源,开展可持续的农业,国内外已经做了许多尝试。其中,减碳的方式主要包括建设乡村清洁能源体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农业技术发展节约型农业等。增汇则主要有改善农业管理、植树造林等多种途径。为促进减碳增汇,循环农业是一种广为使用且行之有效的农业生产模式。
 
  (一)减少碳排放源的路径分析
 
  减少乡村碳排放源、降低乡村碳排可着眼于建设乡村清洁能源体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发展节约型农业三个维度。
 
图1 减少乡村碳排放源的路径分析
 
  秸秆、畜禽粪便等生物质可生产生物天然气、生物液体燃料、燃烧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通过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废弃物可以转化为可再生能源,用于乡村居民日常生产生活,可以抵扣乡村生产生活使用过程中化石能源的排放。
 
  同时,应提升农业核心技术,完善灌溉设施,减少使用化肥、农药,发展节水、节能的节约型农业。建立并完善水稻栽培供水管理系统、农场粪便管理系统、反刍动物管理系统等,减少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可采用水稻间歇灌溉、提高肥效、改善动物健康和饲料消化率等措施降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二)增加碳汇的路径分析
 
  增加碳汇的路径主要可分为改善农业管理和植树造林两大方面。
 
图2 增加乡村碳汇的路径分析
 
  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人工种草和草畜平衡等为农业管理中常用的手段,可以提高农田和草地固碳增汇的能力。通过提升农田草地中有机质,增加吸收温室气体和固定二氧化碳能力,实现农田碳源到碳汇的转变,达到固碳增汇的效果。
 
  除此之外,还可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提升乡村森林碳汇。如安徽省马鞍山市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加大乡村荒山荒地造林绿化。盘活森林资源,并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弘扬森林文化的同时发展绿色经济,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森林碳汇,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三)循环农业的最佳实践
 
  循环农业重点在于优化调整种养业结构,促进种养循环、农牧结合、农林结合等,通过废弃物再利用提高减少碳源。往往因地制宜地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节约型农业技术,以及“稻鱼共生”、“猪-沼-果”、林下经济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循环农业主要包括农业种养结合、立体复合循环、废弃物再利用、减量化等多种模式。
 
  表4 循环农业模式及简介
 
  以浙江湖州桑基鱼塘为例,分析其减碳增汇的作用原理。该系统既属于农业种养结合,又可实现立体复合循环以及废弃物再利用。桑基鱼塘,即在池埂上或池塘附近种植桑树,以桑叶养蚕,以蚕沙、蚕蛹等作鱼饵料,以塘泥作为桑树肥料,形成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蛹喂鱼,塘泥肥桑的生产结构或生产链条,构成了桑、蚕、鱼三者之间密切的关系。这种模式对系统外环境基本无污染,还可以增强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量,并实现系统内部废弃物“资源化”,起到保肥和增肥的作用。能把多余的碳素固定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
 
  四、绿色金融支持低碳乡村建设
 
  目前,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不断创新。在当前绿色金融相关目录中,部分指导已能有效支持低碳乡村建设。以《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为例,根据本文对碳排放源和碳汇的梳理,该目录中直接或间接支持低碳乡村的项目如表5所示。其中,“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产与替代”、“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治理”、“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绿色畜牧业”、“绿色渔业”、“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产业”、“碳汇林、植树种草及林木种苗花卉”等项目直接支持农业农村领域减碳增汇。
 
  表5 《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中支持低碳乡村的项目
 
  值得关注的是,该目录在推动实现碳中和方面仍有可完善、细化之处,如“1.3.5.1农林草业面源污染防治”中提及的畜禽规模化养殖。规模化养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但大规模养殖本身便会引起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如何针对规模化养殖导致的碳排放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做以限制,对于提高绿色金融支持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有重要意义。

       原标题:IIGF观点 | 乡村发展中的碳排放源与碳汇

 

投诉侵权

上一页: 转发:关于收取九江耗材项目2020年度延标采购服务费的通知

下一页: 能源央企纷纷发行碳中和债券 建立统一信披体系接纳更多中小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