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网服务号 微信公众平台
招标网APP 中招APP下载

微信扫码添加在线客服,描述您的问题。

二维码 关闭
千余公里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城乡景景通交旅融合让大同大不同

“五一”假期,山西大同文旅火出了圈,全市30家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92.17万人次,同比增长13.25%,就连以往门庭冷落的偏远景区和非A级民俗景点也是人头攒动,一票难求。大同全域旅游经济兴起的背后,离不开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完善的路网支撑。

根据规划,大同市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建设总里程达1250公里,总投资达56亿元。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累计建成长城一号旅游公路1075公里,完成投资约52亿元,同步建成风景道约234公里、慢行道89公里,建设驿站15个、房车营地13个、观景台20个,连通A级以上景区10个,覆盖非A级景点39个,“城景通、景景通、城乡通”的全域旅游公路网初步建成。

景点串成线连线成片

行驶在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大同天镇段,道路平坦舒适,沿线造型别致的旅游路牌、色彩斑斓的公路主题,不时让人眼前一亮;绵延不断的明代夯土长城,历经岁月变迁依然屹立不倒。沿着旅游公路,游客可以沉浸式领略长城美景。

地处山西、内蒙古、河北三省区交界的天镇县,过去是贫困县。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天镇县已成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不断完善的长城一号旅游公路配套设施,让游客有更好的驾乘体验。依托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天镇将慈云寺、盘山显化寺、汉墓群等景点串联起来,逐步形成了“城景通、景景通、城乡通”的旅游线网格局。

近年来,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在推动大同市文旅振兴、拉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大同市在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建设中,积极探索交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按照串联融合沿线景观资源的思路,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助力全域旅游发展;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推动乡村旅游资源与产业深度融合,为沿线特色小镇开发、历史文化保护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日趋完善的旅游公路和附属设施为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提供新契机的同时,也为游客带来了更好的出行体验。从北京来大同旅游的张先生表示,他对北魏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曾多次来大同学习观摩,以前一直想去灵丘县拜谒赵武灵王陵墓,由于各种原因,均未能成行,今年换了新能源车,自驾来大同前还担忧行程受限,没想到沿长城一号旅游公路走下来,很多驿站都配有充电设施,尤其是灵丘公路沿线休息、如厕、就餐、观景配套设施一应俱全,非常方便。“今年终于得偿夙愿,看来大同已大不同。”张先生说。

打造“长城+”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既是推动文旅振兴的旅游路,更是带动沿线经济发展的黄金路。

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的建设让长城周边的古村落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沿线村庄不仅盖起了整齐美观的明清风格民居,还根据历史文化资源,建成了历史陈列馆、石头记大观园、红色记忆馆、九曲黄河灯阵、水景游园、杏韵天成等景观和景点,为游客提供集文化、访古、生态休闲于一体的旅游体验。

去年6月,位于天镇县的李二口长城历史博物馆建成投用,以其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功能,书写了交通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篇章。去年,天镇县依托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沿线景区吸引单笔投资30亿元,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阳高县镇边堡和守口堡是古长城防御的重要关隘,这里古村落许多原住居民都是当年从南方到长城戍边的将士后裔,至今他们的方言仍略带南方口音。

近年来,当地政府充分挖掘古长城文化资源,以长城遗迹、古战场遗址、边塞风情、民族融合、边贸互市、军事文化为主题,打造“长城+”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开发特色交旅融合线路,衔接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变旅游公路为“公路旅游”。目前,镇边堡和守口堡等长城古村落已成为当地有名的“网红”打卡地。

投诉侵权

上一页: 最高检生态环境部联合召开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下一页: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携手出发 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