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6米长的元荡慢行桥建成,从江苏步行到上海只需要六七分钟;东航路—康力大道贯通,跨省通勤从40分钟缩短为5分钟;沪苏湖高铁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明年建成通车后,将形成湖州到上海1小时通勤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简称示范区)成立4年来,一批交通项目加速落地。
示范区覆盖上海青浦、江苏苏州吴江、浙江嘉兴嘉善三地。一直以来,示范区内都存在对外交通联系效率不高、内部路网连通性不足、交通协同治理和绿色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
历经4年反复调研,由上海市交通委牵头,会同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共同组织编制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综合交通专项规划》(简称《规划》)于近期正式发布,引导两省一市交界处从后发走向先导,塑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交通环境,实现对外交通集约畅达、内部交通绿色便捷、交通治理协同高效的目标愿景。
长三角主要城市2小时可达
示范区位于沪宁、沪杭交通走廊夹角区域,低密度空间、组团式城镇、减量化用地等特点,决定了其交通体系构建与一般集中城市化区域不同。《规划》注重跨域一体、统筹兼顾,生态优先、水陆并举,存量优化、增量创新,充分发挥示范区的资源禀赋,引领区域交通高质量发展。
为了取得“最大公约数”,两省一市重点聚焦跨区域、骨干型交通设施,统筹形成规划布局方案,有力推动示范区及周边区域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和运输服务整合;从顶层设计到目标指标、规划布局、政策标准都贯彻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注重水上交通线路方案和绿道系统方案设计;根据示范区“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空间布局,以及规划人口小幅增长、建设用地减量化等要求,提出“有限增量”并适度控制道路红线,既改善路网的通达性,又尽可能集约利用通道。
“引导示范区交通从后发走向先导是《规划》考虑的重点。”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主任于福林表示,主要从三个层面考虑,即加强与长三角主要城市联系、加强与苏州等周边城市联系、加强示范区内部交通联系。
《规划》提出,在现状沪昆铁路、沪昆高铁的基础上,加快沪苏湖、通苏嘉甬等干线铁路建设,构建高铁“十字”通道,实现与长三角主要城市2小时可达;在现状“四横四纵”高速公路网的基础上,新建苏台高速公路,便捷沪苏浙之间的交通联系。
为加强与苏州、嘉兴等周边城市联系,示范区规划如通苏湖城际铁路、上海示范区线、水乡旅游线、嘉善至西塘线等组成“H”形城际轨道交通线路,推进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西延伸至西岑,密切示范区主要城镇群与周边城市的联系。
内部交通方面,重点提升示范区骨干路网互联互通水平,依托现有国省干线公路和部分高等级县道,构建“七横九纵”干线公路网,预计2035年示范区城镇开发边界内全路网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8公里以上。
2035年绿色出行比例超80%
生态绿色是示范区的底色和底线。《规划》紧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提出通过加强交通与用地整合、交通活动引导、交通方式与运输组织模式优化等途径,形成绿色化出行模式。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王为人进一步解释,对外出行以轨道交通为主,内部出行以公共交通、共享交通和慢行交通为主。
示范区有河湖水网密布的特点。《规划》鼓励发展内河航运、水上客运等绿色运输方式,依托内河布置白鹤等若干集约化小型货运枢纽,优化枢纽场站与内河、铁路等通道衔接;规划“四横四纵”高等级内河航道网,推进苏申内港线、长湖申线等航道改造工程,提升航道网通行能力。
《规划》突出交通与环境融合,鼓励交通节能降碳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全方位推动交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绿色道路、绿色港口、绿色航道、绿色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加速推进公交、出租汽车、邮政、环卫等公共领域用车新能源化。按照《规划》,预计到2035年,示范区绿色出行比例将达到80%以上,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不低于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