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网服务号 微信公众平台
招标网APP 中招APP下载

微信扫码添加在线客服,描述您的问题。

二维码 关闭
第一盏灯点亮之后,中国电力建设跑赢世界!

序言

1846年,洋商礼查自英国来,准备在上海建一座饭店。他不知道,自己的饭店将亮起中国的第一盏灯光。

英国人惊醒了中国后发的电力事业,中国电力人随后奋发疾赶,虽然这一百多年跑得磕磕绊绊,但我们可爱的电力人们,无论千难万难,还是跑进了世界巅峰,跑进了全球第一。

正是因为保证了电力的供应,中国才能在2020年的今天,在高速公路、高铁、药品、谷物、肉类、棉花、水果、钢、煤、水泥、化肥、飞机、坦克、导弹、常规武器、船舶、汽车、铁路机车、摩托车、机床、风力发电机、家用电器、手机、数字程控交换机、电脑等主要产品产量全方雄居世界第一位!

让我们从1896年开始的全球各国发电量的对比视频中,感受我们电力人的力量,看看中华民族追赶世界的脚步。

英国人在中国点亮第一盏灯

1846年,上海开埠三年后,英国商人礼查来到上海,想在这里建一座饭店。

起先他的饭店建在公馆马路(今金陵东路)外滩附近,叫Astor House Hotel,10年后,苏州河上建了座“查尔斯桥”,桥北侧河边有一块22亩的荒地,礼查感觉这块地有潜力,1857年便以极低的价格买下,建了一座东印度风格的2层砖木结构旅馆,将饭店迁了过来(今天看到的礼查饭店是1910年拆旧造新后的英式新古典主义风格,1857年的东印度风格原建筑没有这么豪华),但因为当时地处偏僻,经营不善,1860年,享利.史密斯从礼查手里接手这座酒店,改名Astor House。

就是今天上海著名的浦江饭店。

这家饭店在史密斯接手后,除了开设了弹子房、酒吧、舞厅、扑克室,1867年,还在上海最早使用煤气,1882年7月26日晚上7点,这里成为中国最早安装电灯的地方。

那天晚上,上海外滩6.4公里长的供电线上,沿外滩到虹口招商局码头,共有15盏弧光电灯被点亮,其中有7盏,位于礼查饭店内部及花园。据说当时上海来看电灯这个新鲜玩意的市民,围观人群聚集长达数里。

比慈禧太后第一次使用电灯,还早四年。

给上海人民的黑夜带来电灯光亮的,是英国人立德尔在1882年创办的上海电气公司,是中国的第一个发电厂。

据《上海租界志》里记录,这家公司位于当时南京路江西路口老同孚洋行的院落,共筹集5万两白银建立,是从美国克利夫兰的布拉什电气公司购买了一台12KW直流发电机,这家电厂只比法国巴黎北火车站电厂晚建7年,只比英国的电厂晚建6个月,比圣彼得堡电厂早1年,比日本早5年,当时的上海,相当洋气。

成功在上海点亮中国最早的路灯后,1883年2月,又在外滩、南京路、百老汇共装了35盏弧光灯,从黄昏点到半夜12点半,每盏路灯收费每周4元,如点到天亮,则收7元。

但因为发电设备技术问题老出故障,路灯时亮时不亮,工部局火了,叫他们按合同规定的质量供电,否则停止合作,还要支付赔偿,上海电气倒在了技术环节,仅运营了六年,便于1888年因资金不足倒闭。

1890年广州旅美华侨黄秉常集资40万美元,在广州开办了华第一家电力公司“广州电灯公司”,也是买的两台100匹马力的美国发动机发电,点亮广州历史上700盏电灯,但黄先生不太会经营,投入太猛,发电量远超用电量,电费太贵,广州市民没几家用得起电,9年后这家电厂倒闭,改成锯木厂。

上海电气倒闭后,原股东里的中国人魏特摩用4万两白银又新开办了新申电气公司,新申电气后被工部局于1893年以6.6万两白银并购,并追加2.6万两扩充设备,3年后的中央电站,有直流发电机8台,容量109.5千瓦,交流发电机5台,容量189千瓦。到1908年时,电厂发电设备容量达4400千瓦,相当当时英国15家大发电厂的13位。

除了上海新申,李鸿章也在迎头赶上,早先他先花费了6000两白银,向慈禧奉上发电机和电灯作贡品,1888年12月李鸿章从丹麦购进一台15千瓦的发电机,让北京的紫禁城和达官贵富们用上了电灯,随后张之洞在广州用燃油机发电,刘铭传在台北安装了第一批小型发电机,第二年,觉得电力这洋玩意儿不错,李鸿章又在大连创立大石船坞电厂。1890年广州华侨黄秉常建广州电灯公司、1899年德国人库麦尔在青岛电灯厂和大型发电厂(仅一年倒闭)、1900年冯恕建京师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1903年开平矿务建唐山煤矿发电厂与林西矿发电厂、1910年两江总督张人骏建金陵电灯官厂、1911年租界工部局建杨树浦电厂、1915年董世亨建浦东电气、1901年起,宁波、烟台、镇江、汕头都有华人自己率先零零碎碎建设民营电厂,到1936年,中国发电容量达到了136万千瓦时,不过当时的发电量在全世界还是小得可怜,美国一年的发电量是中国的两三百倍,在先进工业国家面前,这些发电厂就好像一堆破铜烂铁。

杨树浦电站旧照

辛亥革命前,中国一共有80座电厂,发电设备总容量37000千瓦,抗日战争前,中国发电设备总容量增加到1365792千瓦,年发电量44.5亿千瓦时,位居世界第14位。

算是中国人电力事业起家时的全部家当。

日本人打断中国电力发展

因为日寇侵华,中国高速发展的电力进程被打断了。电力,是一个国家走向强大的现代化社会过程中,基础中的基础。

日本在占领东北后,从1937年4月开始,忙着在吉林省松花江上建成了当时全亚洲最大的18万千瓦丰满水电站,这座水电站到1943年3月25日开始发电,期间以“吃好住好大工价”骗取共20万劳工前来建造,每天两班倒24小时作业,每班1.2万劳工工作12小时,劳工进来后如同进了监狱,稍有不从就遭到毒打,原丰满警察署长在日本战败后承认,平均每天被打死或累死2-3人,丰满水电站修建期间,一共死亡5110人,劳工们的尸首被扔弃在水电站旁三条100多米长、6米宽、4米深的天然沟渠里。

丰满水电站

1945年8月日本投降,苏联军队进驻丰满,次年4月撤退,其间将水电站2、7、3、8、5、6号机组主部件拆走运到苏联,只将1、4号机组留给中国,1948年丰满水电站在苏联彼得格勒水电站设计院指导下重建,一直使用到2019年5月20日爆破。

为了控制东北,日本当时修建大型军事设施和水电站,一共在抚顺、本溪、阜新、北票、大石桥等地留下34处“万人坑”。

日本人一边在东北疯狂铺基地,一边在前线对中国发起猛攻,先后夺取青岛发电所(4.38万千瓦)、华商电灯公司(旗下石景山发电分厂是华北最大发电厂,装机容量3.2万千瓦,后被日本强行收购重组,日本战败时已为28.5万千瓦时,是中国当时最大的火电厂)、上海杨树浦电厂、戚墅堰发电厂、首都电厂、杭州闸口电厂、开滦中央电厂、镇江大照发电厂、武进发电厂、嘉兴发电厂等国内几乎所有重要的发电企业。

其中首都电厂有部分工人来不及撤离,留守人员因不配合日军发电,大部分被杀害。

依靠强大的机械部队推进,日军在中国地形图的第三阶梯将侵略战争打得颇顺利,打到第二阶梯,失去了机械平推的优势,日军就再也推不动了,但国民政府的经济要害也基本损失殆尽,尽管在大后方筹建了27个电厂,发电总容量也仅为35505千瓦。

这些电厂还是好不容易才抢救下来的。

日寇进攻时,国民政府将汉口、沙市、宜昌、长沙、湘潭、常德各地的发电设备2.54万千瓦转移到了后方,杭州、广州、武汉来不及撤走的设备直接炸毁。

由于发电设备又大又重,迁移过程十分困难,汉口既济水电公司的6000千瓦发电机组重达1800吨,1938年用新江号轮船及33艘木驳船经水路千辛万苦才运抵重庆,一路跋山涉水,全靠工人们肩挑背扛搬运。

而永耀电气公司连轮船都没有,到宜宾段时,只能雇用木船,工人们亲自上阵当纤夫,拉着船溯流而上,一天只能前进两里路,花了半年时间,损耗了一半的设备,沿途死亡5人,才将设备一点一点拉到了重庆。

做纤夫是这世上最最辛苦的工作之一,可以说是“辛苦”两个字的登峰造极,据在三峡做过50年纤夫的曹永华说,他们先将12股老丛竹蔑编好的纤绳,放在滚水里煮过,这样纤绳才不会伤害纤夫的手,拉纤时,要把搭脖子拴在纤绳上,倾斜着身体往前拉,许多纤夫赤脚裸体,是因为衣服鞋子极容易被尖石纤绳磨破,人又要经常跳进水里,寒冬腊月也要跳,“脚上有肉的地方都冻得炸口子,鲜血直流”。

只有了解纤夫的真实生活,才能明白当时永耀电气的普通工人们,一天两里路充当纤夫将电气设备拉到重庆有多么艰难。

就是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我们还是只抢救到了中国电力一点点火种,日军侵华,使中国当时损失了94%的发电量,给中国经济造成了重创。

日寇投降后,日伪电厂被中方接管,搬迁到西南的电厂也纷纷回迁,1946年,中国的发电量恢复至128万千瓦,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全国发电设备容量达184万千瓦,其中火电168万千瓦,发电量为43亿千瓦时。

政局稳定后,中国电力,即将迎来狂飙突进的70年。

艰难创业

只要没有外敌入侵,没有内乱,只要给中国一点喘息之机,中国人就会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电力也是如此。

只要看看1949年成立时,全世界各国的人均GDP数据,我们可以认识到,当时中国起步时的环境有多绝望。

1949年,中国总GDP只有123亿美元,5.4亿人口,人均GDP仅23美元,人均国民收入只有16美元,当时美国人均GDP1882美元,英国642美元,法国842美元,日本182美元(二战被打成这样起步其实都比中国高多了),德国486美元。

根据《联合国世界经济发展统计年鉴》,1950年时缅甸人均GDP是43美元,菲律宾是170美元,中国人均只有缅甸的一半左右,是全世界人均GDP倒数第一。

1950年,中国人均发电量2.76千瓦时,印度人均发电量10.9千瓦时,美国人均发电量2949千瓦时。发电量连印度人均都是我们的5倍。

抓好命运的缆绳吧,永不服输的中华民族,就要开始飞奔了。

2010年,中国发电量为42017亿千瓦时,成为历史分界线,跃居世界第一。

新生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按动电钮,天安门前第一面五星红旗由电力驱动冉冉升起。

新中国诞生了,中国电力事业也获得新的生命力。

1953年,中国启动第一个五年计划。作为主要基础设施,电力工业开始规模发展。

1956年,国产第一台6000千瓦火电机组在淮南电厂投运,我国终于可以自己制造火电设备了。

电网的生长和延伸,始终伴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电源的建设发展。

1955年,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110千伏输电线路——京官线建成,配合官厅水电站电力送出。这比国外同等级迟了近50年。

1954年,新中国第一条220千伏线路——松东李线投运,满足丰满电厂水电外送需要,确保了辽南地区恢复和发展工业的用电。此时,世界上第一条220千伏线路已经问世31年了。

到1958年,全国初步形成了东北、京津唐、晋中、南(南京)锡(无锡)常(常州)、合肥、上海、鲁中、郑洛、赣南等地电网,陕甘川滇也围绕省会城市形成了电网。联网提高了供电可靠性,扩大了供电范围,也为完成“一五”计划做出了贡献。

此后的十几年里,北京高井、辽宁朝阳、江苏望亭、河南姚孟,相继投运国产的10万、20万、30万千瓦火电机组。

1969年,我国首座自行设计、施工、设备制造的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在中国人的母亲河黄河上游投运。

1972年,刘家峡电厂水电外送的刘天关线投入运行。这是我国第一条330千伏输电线路,仍然比世界同等级输电工程晚了20年。

我们仍然在努力追赶,差距仍然存在,也在渐渐缩小。

20世纪60、70年代,除西北电网外,中国电网逐步通过220千伏线路互联,以220千伏线路为主网架,以省域为主要供电范围的省级电网开始形成。这一时期,电力的发展主要是为了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生产需要。“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那个年代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突破

由于中国历年一直主要靠火力发电,火力发电占比一直在80%以上,2018年还维持在73%,弄清楚火力发电的过往,就能弄清楚中国电力史。

发展历史的滚滚的车轮中,走过漫长的几十年,总结下来,火电厂发展可分为下4个阶段

第一阶段:安全文明发展

1988年,新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届能源部成立

1989年4月,由能源部选定全国6个装机百万千瓦以上的大型火电厂为重点治理整顿电厂(即谏壁、姚孟、神头、大同、秦岭、锦州电厂)

1993年,全国25万千瓦及以上装机容量的火电厂基本实现了“安全文明生产达标”。

20世纪70年代建设中的淮北电厂

第二阶段:高效优质发展

1993年,成立仅一届的能源部被撤销。

1994年6月28日,电力部在全国企业达标暨创一流工作会议。

199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电力公司。

2003年,以国发5号文开启厂网分开改革为标志,全国火电厂分别划归央企五大发电集团、地方各电力集团和其他各类市场主体。

第三阶段:低碳清洁发展

2004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新建燃煤电站的技术标准和“上大压小”的决策。

200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办《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号)决定今后规划新建火电项目。

2014年5月,北仑电厂投资10.9亿元对2台百万千瓦机组和3台60万千瓦机组进行深度脱硫脱硝除尘。

截至2017年底,全国燃煤电厂100%实现脱硫后排放,已投运火电厂机组92.3%实现烟气脱硝,全国累计完成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7亿千瓦,占全国煤电机组容量比重超过70%。

第四阶段:智能共享发展

2015年,中发9号文及一系列相关配套改革文件的发布,尤其是放开发电侧改革的有关政策措施,使发电企业尤其是火电企业进入了改革的“漩涡”。

2017年人均用电量达4550千瓦时,约是1978年的16倍,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庄严宣示,中国将“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除火力发电,水力发电也是我国主要发电形式之一,相对火力发电,水力发电的历史就较为简单的多。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水电装机总量仅36万千瓦,年发电量12亿千瓦时,其实主要就是靠前文提到的丰满水电站撑场面。

1955年、1958年、1977年、2000年中国组织了四次水力资源普查,历史上几千名水文地质工作者大学毕业后,就在深山老林里翻山越岭,为祖国积累水文资料,才查清我国境内河流总装机容量1万千瓦以上的3886条,水利资源理论蕴藏量6.944亿千瓦,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5.416亿千瓦,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为4.0179亿千瓦。

新中国建设的第一座水电站是浙江新安江水电站,电站由苏联专家提供协助,动员了好几万人从1957年建了三年才完工,坝高105米,总装机容量66.25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18.6亿千瓦时,还可以防洪、灌溉、养殖、旅游。

浙江省的旅游盛地千岛湖,其实就是新安江水电站的水库。

新安江水电站是中国水电的黄埔军校,培养出了中国第一批水电人才,电站的9台水轮机由哈尔滨电机厂制造,第9号双水内冷机组,还是国家发展巨型水轮机组的试验品。

有了第一次试手,后面顺利完成三门峡、刘家峡、丹江口、乌江渡、葛洲坝等大型水电站,中国水利人还走出国门,参观了巴西伊泰普、埃及阿斯旺水电站,大开眼界,又受了点刺激。

基建狂魔最受不了的就是别人基建做得比自己好,回来后苦干实干,搞定了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我们水利学校的好多学长毕业后去了三峡,我记得1998年,有学长回校告诉我们在三峡的情况,当时薪水是1200元/月)。又在西部拿龙滩、小湾、景洪、瀑布沟、拉西瓦练手,使我国水电站的设备制造与运行管理飞速前进。

在西部贵州、云南建设水电站的事情,是由朱镕基总理主导的。1999年春节朱总理去贵州考察,对贵州省的贫穷深感震惊,2000年8月北戴河会议上,朱总理建议在贵州、云南建设1000万千瓦发电机组,以水电为主,将电力输往广东,以增加贵州、云南两省收入,当时有人担心工程不能完工,或者电费送过来太贵,朱总理站起来说:

“如果不能完成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的任务,我总理辞职。”

然后指了指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说:“你这个国家计委主任也辞职。” 长者赶忙出来打圆场:“朱总理是清华大学学电机的,他懂电,我们就听他的吧。”

2000年11月8日,贵州洪家渡水电站开工,五大战役开打,云南小湾水电站和广西龙滩水电站陆续开工,2010年全部建成,恢宏的西电东送工程,最终保证了1000万千瓦送电任务圆满完成,但比广东当地的电低0.2-0.3元每度。

至2019年,广东省30%的电力,就是来自西电东送。

中国水电至今已取得巨大成就,世界前20大水电站,基建狂魔占了11座,2018年中国水电站发电1.2万亿千瓦时,处于世界第一,而且我们的水电站质量经得起大灾大难的考验,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时,震区内没有一座水电站出现垮坝事故,也没有造成一起次生灾害,震中的沙牌水电站安然无恙,紫坪铺水电站震后第五天就恢复了发电。

在中国电力人70年的努力下,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7142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其中,水电1153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火电5165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风电357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0%;核电348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3%;太阳能发电117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3%。

中国,已成为全世界当之无愧的第一电力大国。

蝶变

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电力需求随之日益旺盛。电力供应“僧多粥少”的局面,持续了一些年。

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做饭时突然停电,教室里上自习突然停电,甚至在车间干活时突然停电……蜡烛、手电筒是居家必备品。

针对缺电状况,20世纪80年代,全国电力行业开始千方百计办电、建电厂、多发电。一批大型水电站、坑口火电站以及核电站陆续兴建。

中国的经济在追赶世界和时代,中国的电力同样在加速追赶。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1988年年底,当时的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

2009年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全部完工,总装机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接近1000亿度,至今仍然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发电站。

秦山核电站

大亚湾核电站

1991年12月,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秦山30万千瓦核电站并网成功,实现中国内地核电零的突破。

1994年,中国引进国外技术建成内地第二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

电源发展如此迅速,迫切需要更高电压等级、更加坚强的电网。

1981年12月22日,我国第一条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河南平顶山至湖北武昌输变电工程竣工。湖北河南两省联网加强,扩大了电网容量。中国成为世界上第8个拥有500千伏线路的国家。

1990年,葛洲坝—上海±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连起了华中、华东电网。

历时10年建设的三峡到江苏常州、广东、上海三条±500千伏线路,将水电源源不断送入东部、华南的负荷中心。

奔跑的脚步从不停歇,进入21世纪,中国电力工业厚积薄发。

2004年,我国成为世界上水电装机容量最多的国家。

2014年,全国水电发电量首破1万亿千瓦时,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五分之一。

中国在建核电机组数达到世界第一,还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世界先进的三代核电技术。规模化的电源与先进的大电网相伴相生。

2009年1月,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建成,2010年7月,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建成投产。中国电网全面进入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时代。

2011年,青藏联网工程投运;2014年11月,川藏联网工程投运。除台湾省外,中国各省电网全部实现交直流联网。

2014年,中国特高压技术走出国门。2015年,中国核电技术走出国门。中国电力,在世界上成为一个响亮的名字。

不仅仅只是规模,中国电力生产、传输和消费都更为“绿色”。

2004年年底,中国风电装机容量仅有74万千瓦,2011年已达6236万千瓦,中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

到2017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总容量超过1.3亿千瓦,新增装机容量已连续数年全球第一。

2017年、2018年,青海电网先后实现了连续7天、连续9天全部使用清洁能源供电。这是一项新的世界纪录。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一百多年来,6.4千米的路灯线,绵延成为世界第一大电网。电能涌动,穿山越岭,跨越江河,进入城镇和乡村,如血脉延伸到千家万户。

我们的生活,就在这血脉的滋养中悄然改变。

1996年2月,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实现户户通电。

到2015年年底,中国已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人均装机超过1千瓦。

2016年,江苏全省实现户户通“动力电”,经济发展动能更足。

电已然从百年前的“奢侈品”,成为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伴侣,也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更清洁,更智慧,更美好。

1949年,中国发电装机总容量184.86万千瓦;2017年年底,中国的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7.8亿千瓦,是当时的900多倍,位居世界第一。

1949年,中国年发电量43亿千瓦时,在全世界排名第25位;2017年,中国年发电量突破6.5万亿千瓦时,占全球发电量的四分之一。

1949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34.6亿千瓦时;2017年,全社会用电量6.3万亿千瓦时,是1949年的1800多倍!

1949年,全中国的电力线路加起来只有6474千米;到2009年,中国电网规模排名跃居世界第一。现在,国家电网拥有输电线路98.7万千米,南方电网拥有输电线路22万千米,不算配网,加起来已经是1949年的近200倍。

今天,我们回望历史风烟,

今天,我们坚守当下责任,

今天,我们展望前行之路,

百年奋斗,不忘初心,

中国电网的未来值得期待,中国电力的未来值得期待,中国电力人,一起祝愿,一起加油!

资料来源:卢克文工作室、神奇火车侠、电力项目圈

投诉侵权

上一页: 关于收取赣州耗材项目延标费和新增配送企业报名的通知

下一页: 上海“长三角航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在中海博开幕(图)